在教育的廣闊天地中,基層教師是那些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無名英雄。2025年1月20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桃李尋跡隊”踏上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教壇楷模”尋訪之旅。他們深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用實際行動挖掘教育典范,傳遞師者的偉大精神。
此次實踐活動目標明確,團隊以實地走訪、深度訪談為有力工具,致力于記錄基層教師那些不為人知卻又震撼人心的教育故事。從1月21日至2月7日,隊員們馬不停蹄,先后采訪了合浦縣石灣中學、巴馬縣西山鄉勤蘭完小學等學校的優秀教師代表。
在勤蘭完小學,包鳳英老師扎根鄉村29年的堅守令人動容。她以“生活化教學”為鑰匙,開啟了六年級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之門。在與包老師的深度訪談中,隊員們深刻體會到,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生活的感悟與傳遞。副校長韋建鋒秉持“一校一特色”的理念,帶領師生改善教育與生活環境。他的擔當與智慧,讓隊員們看到了教育環境塑造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圖為團隊成員在勤蘭小學教師辦公室采訪包鳳英、韋建鋒老師
石灣中學同樣亮點滿滿。數學老師覃其晏創新的“游戲化教學法”,將枯燥的數學難題變成了有趣的挑戰,幫助鄉村學生輕松攻克難關。這讓隊員們認識到,教學方法的創新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巨大的改變。黃紅梅班主任的“愛心課堂”,則如冬日暖陽,溫暖著每一位學生,成為學生們的“第二家長”。從她身上,隊員們學到了教育中的人文關懷,感受到愛心在教育中的強大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在石灣中學覃其晏、黃紅梅老師家里進行采訪
此次采訪,團隊累計完成了5位“教壇楷模”的深度挖掘,形成逾1萬字的采訪報告及事跡材料。這些成果不僅是文字的記錄,更是教育精神的傳承。團隊還積極通過新聞媒體和網絡平臺傳播教師事跡,投稿至中青網、廣西學聯等媒體,并借助抖音平臺與微信公眾號,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些基層教師的奉獻。這一舉措不僅助力了教師培訓與校園文化建設,也在更大范圍內弘揚了尊師重教的精神。


圖為團隊成員在勤蘭小學開展實踐活動
通過這次實踐,“桃李尋跡隊”的隊員們收獲頗豐。“原來教育的力量可以如此具體。”這是團隊成員在采訪過程中深刻體會到的一句話。在合浦縣的寒夜里,他們見證了校長為留住青年教師而奔走的身影;在巴馬崎嶇的山路上,他們看到了基層鄉村教師的堅守。這些瞬間,讓他們重新理解了“師范”二字的重量。他們從這些教壇楷模身上學到了堅守與創新的精神,這些精神將激勵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前行。對于整個教育行業來說,這些鮮活的故事也激勵著更多教育工作者,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教師的故事,是鄉村振興最生動的注腳。”指導老師劉鶴指出,團隊后續將開展“楷模故事進課堂”“師范生與楷模對話”等活動,讓實踐成果反哺育人一線。
未來,“桃李尋跡隊”將持續跟蹤楷模成長,繼續為教育強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青年力量。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會有更多教壇楷模的故事被發現、被傳播,讓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