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激發青年學子服務家鄉的熱情,曲阜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村毓秀催花綻,潤社涵情引福臨”實踐隊于2024年2月4日來到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井溝鎮東田村,深入基層,為家鄉發展注入新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情暖桑榆,關懷老人
實踐隊員走進鄉村,用愛編織起溫暖的關懷網絡,為村里的老人們送上了冬日里最溫馨的陪伴。實踐隊員首先對村里老人的生活狀況進行了細致摸底。他們穿梭在蜿蜒的村道間,叩響一扇扇略顯陳舊的家門,與老人們促膝長談,了解到許多藏在歲月褶皺里的故事。有些老人子女常年在外務工,獨自守著老宅,雖生活自理尚好,內心卻滿是孤寂;還有些老人被慢性疾病困擾,就醫買藥、日常保健成了難題。這些信息被實踐隊員一一記錄在冊,成為后續精準幫扶的依據。在生活幫扶上,實踐隊員同樣不遺余力。看到老人家中有修繕房屋、打掃衛生等需求,他們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干。更換破舊門窗,年輕的身影在勞作中揮灑汗水;屋內,擦拭家具,讓每一個角落都煥然一新。老人拉著志愿者的手,眼中含淚說道:“你們來了,這日子一下子亮堂多了,盼著你們常回來。”實踐隊員表示未來會持續關注鄉村養老問題,讓更多愛心匯聚于此,讓夕陽更紅,讓鄉村更美。這場愛心實踐,宛如一顆溫暖的火種,點燃了鄉村敬老愛老的熱情,也為鄉村振興的人文篇章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為實踐隊員走進老人家中,與老人促膝長談。
反詐護盾,守護鄉村
在信息浪潮奔涌的當下,詐騙陰影卻悄然籠罩著寧靜的鄉村。為筑牢鄉村反詐防線,實踐隊員通過村委會廣播、張貼海報等方式,廣而告之此次反詐行動。通俗易懂的海報在村道兩旁、集市入口格外顯眼,“不聽不信不轉賬”的標語搭配常見詐騙場景漫畫,瞬間吸引了村民目光;廣播里,普通話與當地方言交替的宣傳語定時響起:“各位鄉親們,現在詐騙手段五花八門,下載反詐APP,護好自家錢袋子咯!”簡潔有力的宣傳,讓反詐意識初步在村里散播開來。同時實踐隊員深入村民家中,面對面講解反詐知識。實踐隊員面對老人對智能手機操作的生疏與擔憂,耐心解釋:“大娘,這APP不費流量,操作簡單,開啟預警功能后,騙子來電它就報警,就像給您手機裝了個保安。”每到一戶,實踐隊員都結合村里曾發生的真實詐騙案例,如“假農資推銷騙局”“養老補貼詐騙”等,細致剖析詐騙分子套路,讓村民深刻認識到反詐的緊迫性。這場實踐為鄉村的和諧穩定、百姓的幸福安康織就了一張嚴密的防護網,讓反詐之光照亮鄉村的每一個角落。

圖為實踐隊員幫助村民下載反詐APP。
聆聽民聲,共筑美好家園
在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持續深化的當下,為精準把脈村民需求,切實提升鄉村生活品質,實踐隊員深入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開啟了與村民“心貼心”交流的征程。活動籌備階段,實踐隊員與村干部多次碰頭研討,精心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涵蓋鄉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道路交通狀況,如村里道路是否平整寬闊、有無路燈照明,到公共服務設施,像村里的衛生所醫療水平、健身器材是否滿足需求;從教育資源配置,諸如孩子們上學是否便利、師資力量是否足夠,到文化娛樂活動,即村里一年舉辦幾次文藝演出、有沒有供村民閱讀的書屋。力求全面且細致地反映村民內心真實訴求,為后續改進工作提供詳實依據。一份問卷背后,都是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實踐隊員深知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親自到村民家中,讓村民細心填寫。令人欣喜的是,不少村民肯定了近年來村里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顯著成效,如道路硬化讓出行不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同時,也反映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像文化活動形式單一,難以滿足不同年齡段需求。村委會根據調查結果迅速制定改進方案,這場實踐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問卷調查,更是連接村民與村委會的“連心橋”,為鄉村持續優化發展注入動力,讓東田村向著更加和諧、宜居的未來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