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圖上,夏河溝村只是一個小小的坐標,然而,綠油油的麥田之間,一座座白色的蔬菜大棚整齊排列,格外引人注目。近年來,村里大力發展蔬菜大棚產業,試圖闖出一條致富路。曲阜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助村毓秀催花綻,潤社涵情引福臨” 實踐隊隊員李明珠聽聞村里有幫農戶摘柿子的志愿活動,毅然加入了前往夏河溝村大棚的志愿服務隊伍,希望能在這片土地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初到夏河溝村,放眼望去,白色的蔬菜大棚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野間,如同一片片被遺落人間的云朵,靜謐而壯觀。懷著好奇與期待,實踐隊員跟隨農戶走進了西紅柿大棚。
在這之前,實踐隊員先幫李大爺把貨車拉來的包裝盒拿下來運到棚里,為采摘工作做好準備。完成后,李大爺考慮到西紅柿容易弄臟衣服,便為大家提供了工作服,隨后大家進入了大棚。
踏入大棚,溫熱潮濕的空氣裹挾著西紅柿特有的酸甜氣息撲面而來。翠綠的藤蔓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紅通通的西紅柿宛如一盞盞小燈籠,在綠葉的映襯下格外誘人。
農戶李大爺是這片大棚的 “守護者”,他熱情地招呼實踐隊員,眼神里透著對土地和作物的深情。“孩子,摘西紅柿可得有竅門,既不能傷了藤蔓,又得保證果子完整。” 說著,他便示范起來,粗糙的大手輕輕握住西紅柿,手指微微一掐,果蒂便輕松分離,熟透的西紅柿穩穩落入掌心。實踐隊員依葫蘆畫瓢,小心翼翼地靠近藤蔓,可剛開始,總是掌握不好力度,要么摘得太慢,要么不小心弄破果皮。李大爺在一旁耐心指導,反復幾次后,實踐隊員逐漸熟練起來,雙手在枝葉間穿梭自如,一顆顆色澤鮮艷的西紅柿被輕輕采下,放入竹籃,心底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實踐隊員獨自一人穿梭于植株間,小心翼翼地按照所學技巧采摘成熟果實。起初,動作生疏,速度較慢,時不時還會不小心碰落未成熟的果子,但隨著經驗累積,越發嫻熟,采摘效率逐漸提高。長時間彎腰勞作,腰酸背痛在所難免,但看著籃子里滿滿的 “紅寶石”,滿心的成就感驅散了身體的疲憊。

采摘過程中,實踐隊員嚴格按照農戶要求進行質量把控。將有病蟲害、畸形或破損的西紅柿單獨挑出,避免混入優質果中。同時,根據西紅柿大小、色澤進行分類裝箱,確保送往市場的每箱西紅柿品質一致,為消費者提供最佳口感與視覺體驗。農戶強調,優質農產品形象關乎大棚聲譽與銷路,容不得半點馬虎。實踐隊員的另一個任務是鋪箱子,以供其他人分類裝箱,更好地完成賣柿子的任務。
大棚內,志愿者們與農戶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有人負責采摘,有人搬運裝箱,還有人協助清理殘枝敗葉,維持大棚整潔。勞作間隙,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生活趣事、交流農業知識,歡聲笑語回蕩在大棚每個角落。農戶講述著大棚發展歷程,從最初的艱難起步、摸索種植技術,到如今產量質量雙提升,言語間滿是自豪與感慨;志愿者們則帶來外界新鮮資訊,為大棚發展建言獻策,不同思想碰撞出智慧火花。
在夏河溝村大棚做志愿的這段日子,實踐隊員收獲的不僅僅是勞動的快樂,更是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看到了鄉親們辛勤勞作的身影,感受到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顆西紅柿背后,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與汗水;每一個微笑背后,都藏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如今,雖已離開大棚,但那段志愿服務的經歷卻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實踐隊員前行的道路。讓其懂得,青春的意義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鄉村振興的夢想,不在遠方的高樓大廈,而在腳下這片廣袤的土地。未來,無論身在何處,實踐隊員都將懷揣著這份溫暖與力量,繼續為鄉村的發展添磚加瓦,讓更多的希望在田野間綻放。因為,那里有永遠的根,有無數個如李大爺般樸實勤勞的鄉親,正等待著、盼望著,用雙手創造出屬于他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