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奮進的浪潮中,“服務家鄉建設”的號角激昂奏響。為深入研究家鄉特色文化,發揚區域優秀傳統,服務社區建設,承擔青年使命,“語潤鄉土,情暖社區”蘇韻傳揚實踐團的成員們利用寒假返鄉的機會,在家鄉和社區展開多彩活動,強化青年與家鄉的聯系。在活動中,成員們深入江蘇各地,探尋古老而獨特的傳統文化,將用雙語精心制作的特色視頻,為地方宣傳注入全新活力,助力文化瑰寶綻放時代光彩;在社區建設的舞臺上,他們身體力行,從點滴小事做起,為打造溫暖、美麗社區添磚加瓦;面對社區青少年,他們化身知識與心靈的引路人,開展課業輔導、心理關懷,借助視頻傳遞文化力量,用心用情解決青少年成長的急難愁盼。
鄉土潤語情暖社區,蘇韻傳揚愛意滿途
社區建設
青春課堂呈英文,社區萌娃悟生肖
臨近新年,“語潤鄉土,情暖社區”——蘇韻傳揚實踐團的成員張心怡同學來到自己所在的社區,為社區中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十二生肖趣味課程。
張心怡同學巧妙地將自己的英語專業優勢與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相結合,以英文為主要授課方式,及時跟進漢語解釋,圍繞十二生肖這一耳熟能詳又內涵豐富的傳統課題展開一次生動有趣的課程。張心怡同學在此次活動過程中,注重與小聽眾們的交流互動,選取更加適合社區小朋友們年齡階段和知識水平的英語用語,重視授課過程中小朋友們對授課內容的反應和理解。

以青春之名,赴紅色之約
春節前夕,“語潤鄉土,情暖社區”蘇韻傳揚實踐團隊的成員王子懿同學代表團隊前往揚州市西湖街道蜀秀社區,看望慰問社區退休老黨員。
活動中,王子懿同學首先拜訪了老黨員李爺爺,李爺爺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為保衛祖國的和平與穩定,堅決獻出自己的青春,不怕犧牲,英勇作戰。王子懿同學等志愿者為李爺爺送上了慰問金和福字,傾聽李爺爺追憶過往歲月,紛紛表示自己要以李爺爺為榜樣,好好學習,認真工作,為社會發展和國家進步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活動過后,西湖街道蜀秀社區的負責人員表達了對“語潤鄉土,情暖社區”蘇韻傳揚實踐團隊參與此次活動的感謝。活動主要負責人王子懿同學也表示,通過此次探望活動,自己從各位老前輩身上學到了很多,身為新一代青年,她和團隊成員都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我知識水平,提高能力,主動擔當青年的使命與責任,成為有資格,有覺悟,有本領從前輩手中接過民族復興的接力棒的新青年。

南京社區情暖養老,共筑家鄉建設夢長
近日,“語潤鄉土,情暖社區”——蘇韻傳揚實踐團的成員代表葉秋予與南京市鼓樓區下關街道東炮臺社區展開了一系列富有意義的合作,不僅致力于南京地方文化的宣傳,還深入社區,為老年群體送去溫暖與關懷。
在東炮臺社區,葉秋予代表實踐團向社區工作人員展示了團隊精心策劃與拍攝的南京文化宣傳視頻。葉秋予與社區工作人員就如何更好地宣傳和推廣這些文化特色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旨在進一步弘揚南京的地方文化,提升社區的文化底蘊。
隨后,實踐團一行前往心安老年護理院,為那里的老人們送去了新春的祝福與關懷。成員不僅主動幫助老人們打掃衛生、整理房間,還親手為他們送上春聯,讓老人們在節日的氛圍中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與關愛。此外,針對過年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安全問題,實踐團成員還向老人們進行了詳細的安全知識宣傳,確保他們能夠度過一個平安、快樂的春節。
葉秋予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對南京地方文化的一次宣傳和推廣,更是對社區與老年群體的一次深切關懷。實踐團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激發更多人對家鄉文化的熱愛與傳承,同時也為構建美麗、和諧、宜居的社區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知識引航亮前路,關懷相伴護心靈
青少年幫扶活動
寒假期間,“語潤鄉土,情暖社區”——蘇韻傳揚實踐團的成員們深入社區,組織多次青少年幫扶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和經驗,結合自身英語師范專業的專業優勢,立足英語寫作,針對社區青少年學習階段難點、重點,提供學習指導,分享自己學習道路上的經驗與感悟。同時,團隊成員注重將學習內容與家鄉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推動提高社區青少年英語語言運用水平與傳播弘揚家鄉特色文化遺產共同進步。
其中,團隊隊長葉秋予和成員王子懿在南京,揚州社區分別組織了兩次社區青少年英語寫作學習交流活動,她們扎根當地特色文化,圍繞南京美食鴨血粉絲湯和揚州剪紙工藝,結合幫扶對象英語掌握水平和興趣愛好,精心準備了相關課件和范文,設置課程目標,撰寫教學方案,總結重點詞匯詞組,歸納常用句型,細心耐心指導社區青少年掌握詞匯句法,提高寫作能力,增強對家鄉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家鄉自豪感和歸屬感,鍛煉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研學家鄉文化,弘揚非遺精神
家鄉特色文化宣傳活動
為了深入探索研究家鄉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區域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弘揚,“語潤鄉土,情暖社區”——蘇韻傳揚實踐團的成員們還利用寒假時間開展了家鄉文化研學活動,提升自己對家鄉文化的了解,探索推動家鄉優秀傳統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路徑。
位于南京的三名團隊成員——葉秋予,張心怡,魏成鑫聚焦秦淮燈彩這一流行于南京的民俗活動展開調研活動,探索這一民俗活動的歷史起源,深入燈會體會其絢麗多彩,賞心悅目的特點,進一步查閱資料,多方探訪,了解秦淮燈彩在現代科技沖擊下的轉型與突破。
通過此次研學活動,團隊成員們更加細致深入地理解了秦淮燈彩的亮點所在,葉秋予同學表示:“在深入探索秦淮燈彩的研學之旅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每一盞燈彩都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品,它們背后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深厚的民俗情感。”魏成鑫同學也發出感嘆,“秦淮燈彩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了世界,成為展示中國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無論是在國際燈展上的精彩亮相,還是在文化交流活動中的深入互動,秦淮燈彩都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世界各地觀眾的喜愛和贊譽。”張心怡同學則從本次活動中進一步意識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認為,非遺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傳遞,更是文化的延續。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學習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讓它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位于泰州的團隊成員劉宣辰也正在新年前后逐步開展自己組織設計的“蟹香泥韻”家鄉文化研學活動,目前,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劉宣辰同學在解讀這一活動時指出,“泥韻”是泥狗子的“泥”,她來到泰州孤山泥狗子制作展示處,與非遺工藝傳承人展開交流,拍攝下一張張多姿多彩的泥狗子的照片。通過親身觀察這種傳統工藝品的制作過程,她感到對手工藝人充滿敬佩,對這種陪伴了幾代泰州人成長的“小玩意兒”也充滿了深厚感情。
此外,位于蘇州,徐州等地的團隊成員也計劃在春節期間借助節日契機推進研學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