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海療愈潤童心,關愛留守啟新程
為深入探究戲劇療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積極影響,增強社會對留守兒童群體的關注與關懷,1月18日至1月25日,廣西師范大學劇海拾光團隊走進桂林市雁山區君武小學旦家分校,開展了一系列旨在探索戲劇療愈助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社會實踐活動,為農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關注兒童成長——聚焦留守難題
君武小學旦家分校地處農村地區,交通閉塞,學校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目前,在校學生留守兒童占比較大。劇海拾光團隊依托已有基礎,以該校為試點,引入戲劇療愈藝術,旨在通過戲劇的獨特魅力,幫助孩子們療愈心靈問題、健全人格發展、啟迪內在智慧。 搭建心靈之橋——趣味暖場破冰
在該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劇海拾光團隊與年齡不一、性格內向的留守兒童開展鼓傳花小游戲,鼓聲陣陣,緊張與期待在孩子們心間傳遞。隨著游戲的推進,在團隊成員熱情鼓勵與耐心引導下孩子們漸漸打開心扉,主動與身邊的小伙伴交流,嘗試著開啟對話;表演節目時也從最初的結巴到能夠流暢地講述故事、背誦詩詞,語言表達愈發清晰,表達欲也越來越強。
(圖為團隊成員與孩子們進行暖場游戲)
點亮希望之光——排演專屬戲劇
戲劇教育實踐活動的核心環節——戲劇排演。劇海拾光團隊前期針對不同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生活經歷,量身打造專屬劇本,力求劇情貼近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引發情感共鳴。
排演現場團隊成員分工明確,耐心指導每一位孩子。從基礎的臺詞發音,到復雜的情感詮釋,再到角色動作的設計與理解,給予了孩子們全方位的戲劇教育指導。通過戲劇這扇獨特窗口,孩子們體驗到表演樂趣,在角色塑造中找到情感寄托。
(圖為團隊成員帶領孩子們排練話劇)
探尋成長之徑——深度心理觀察
在實踐活動全程,團隊成員密切關注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從最初的沉默寡言,到游戲和戲劇排演過程中的積極互動、大膽表達,孩子們的每一點轉變都被詳細記錄。團隊成員通過與孩子們的深入交流,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與渴望,為后續的實踐活動提供經驗。
(圖為團隊成員與孩子們合照)
劇海拾光團隊負責人表示:“戲劇療愈作為一種創新的教育方式,為留守兒童打開了一扇認識自我、表達情感的窗口。”此次戲劇療愈藝術工坊的成功舉辦,不僅是對鄉村兒童教育的一次有益嘗試,更是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一次生動詮釋。未來,團隊成員將繼續探索和實踐更多適合鄉村兒童的戲劇教育模式,為鄉村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訊員 張甜甜 劉佳悅 張雯清 黃之祺)
作者:張甜甜 劉佳悅 張雯清 黃之祺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我為長大代言,青春“渭夢”啟航
- 團隊經過前期準備于1月13日前往高中母校進行宣講活動,首先介紹了大學的基本情況,包括學校的地理位置,校園環境,學科設置,教學資源等
- 02-04
- 電商興農,法護鄉興
- 山東大學法學院赴魯寧豫津等地關于農村電商產業發展調研團赴寧夏年貨市集開展調研
-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