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高等專科學校學生所接受的職業教育情況以及其掌握的職業教育發展現實狀況,形成對職業教育較為全面客觀的認識,奠基團隊思考與探索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山東大學(威海)“小聲喧嘩“社會實踐團隊成員于1月10日上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陸川縣以線上形式采訪兩名大一在讀專科學生:小鄧同學和小陳同學。

本次采訪分為兩大部分,分別包括兩點內容。兩名學生的采訪各為一部分,包括團隊介紹和研究訪談兩點內容。訪談員在采訪過程中根據受訪者具體情況以及現場反應及時適當調整問題,受訪者根據自身所知回答訪談員問題,并適當根據訪談員所提問題補充信息。本次訪談由于訪談員和受訪者的認知局限和文字口頭表述能力欠缺,訪談效果未能達到預期。本次訪談主要針對性了解了受訪者所學專業、選擇學校選擇專業的原因、在校學習情況、對職業教育的了解、對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看法和態度等方面內容。受訪者擇校主要原因均為受高考分數限制無法選擇更好的學校。同時針對提出的有關職業教育相關政策問題受訪者由于缺乏此方面的關注學習無法形成并闡明觀點。受訪者對職業教育、中職教育在社會中的作用不明確,針對如何促進職業教育更好發展未能給出建議,不了解職業教育就業率和企事業單位滿意程度具體情況。受訪者提出兩個重要觀點:一是中職教育學生存在就業困難,或在未來消亡;二是實踐探索比理論專業知識更能讓人進步,三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接受教育深入人心,職業教育擴大。受訪者指出當下就業壓力、競爭壓力巨大但仍對職業教育未來發展持有較積極較樂觀態度,提出沒有工作崗位便自行創造工作崗位。
小鄧同學在校生活安排包括按時上課、社團活動和完成作業等部分,專業學習較困難部分為解剖和生理,較擅長部分為思想道德。她認為當前課程設置沒有問題,對未來的初步規劃是扎實基礎知識,保證知識掌握,由于升學渠道狹窄完成本階段學習后選擇開始就業。職業教育能改變個人未來發展,增加生存技能。了解最新有關職業教育政策:廣西職業教育升學方式由推薦轉化為自考,促使升學方式更公平。職業教育困境為教育資源缺乏且學生人數眾多,學校內部教師、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合理,將導致學生未來就業情況不理想,學生取得就業資格證后仍在家待業。此現象背后的原因為教育觀念深入人心,期待國家教育部門有所作為。職業教育學生社會認可度較高,未感受到強烈的學歷歧視。隨著我國教育發展水平提高,中職教育將日漸式微,目前中職教育學生就業壓力較大。對積極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沒有想法和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以達到改變。
小陳同學日常生活根據課程安排上課,完成作業,拍攝剪輯視頻。課業量比較少,課余時間充裕,能自主安排。課程安排少但合理,學生學習需要時間消化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將理論知識結合實踐。專業學習中較困難部分:電子商務的基礎運營,操作時間限制,且僅能依靠學校服務器進入,基本沒有練習機會,只能操作一遍,無法溫故知新,目前想到的辦法是操作時錄制視頻反復觀看,但仍無法多次操作練習。較擅長部分:拍視頻時出境,電子商務的視覺設計、PS、思想政治。對未來短期規劃為拍視頻吸引一定粉絲量,后期可能會直播帶貨,選擇畢業后開始就業,需要投身實踐以獲取書本之外的成長,認為實踐最重要。計劃自主創業,就我國目前現實情況而言,本科生、研究生在人才市場上供過于求,大學生就業困難。不依靠他人提供崗位,通過自主創業創造崗位。學校教育立德樹人,教人向善。對職教二十條的頒布有所了解,但認為與個人生活關系不大,因此沒有進一步了解其作用。職業教育學生被認可程度適中,部分原因為大學生就業難和社會趨勢導向。
本次訪談,“小聲喧嘩”團隊初步了解了職業教育中專科學生的學習、發展狀況,了解了中職教育現狀的部分信息。本次訪談助益于“小聲喧嘩”團隊洞察職業教育的社會現狀,思考探索職業教育未來高質量發展,同時發現了訪談提綱優化改進方向。本次訪談小聲喧嘩團隊感受到職業教育在社會中遭受到的學歷歧視減弱的趨勢,符合國家未來發展所部署的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并重的規劃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