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基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的問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赴山東省團隊的5名學子深入乳山市東林家村進行調研,探究基層政府的政策話語體系與農村居民的生活體系融合的路徑。
調研顯示,東林家村于2016年開始了廁所革命,村里共190戶人家,當時村委從鎮里拉了160個用于改廁的桶,但在當年僅有24戶完成了改造。剛開始村民對改廁持觀望態度,村干部自己帶頭改廁,同時做村里黨員的工作,讓大家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改廁完成后不久,他們的廁所就出現了質量問題,體驗感很差。用來盛排泄物的桶質量不過關,村民不認可;改廁安裝相關設施需要挖開已經硬化好的路面,村民不愿意;鎮上說要給改廁的錢,但是一分錢都沒有給。上級鎮政府依然要求繼續推進,村長也覺得力度不夠,于是村委會開了一次會。村委會考慮很久,最后要求村里的新房區必須要改,在改廁結束后村里會將路面重新硬化。 2017年東林家村開始了第二輪改廁工作。上級政府也意識到了在第一輪的改廁行動中質量問題導致的諸多問題,第二批桶的質量提升了很多,相應的施工隊和資金也給到了村里。村干部也經常去村里走訪和村民溝通相關的問題,了解到村民并非不喜歡干凈的環境,只是擔心改廁后出現太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導致體驗感差,所以不愿意改廁,因此村干部只要能證明他們提供的桶質量是合格的,就可以解決村民不想改廁的問題。村民質疑桶的質量,村干部就把桶都拉到廣場上,讓村民們當場驗桶,如果合格就登記簽字帶桶回家準備改廁。就這樣,東林家村共190戶人家,最后完成改廁的有150多家。第二批改廁中有一戶人家,在改廁施工時去問村支書,自己家放桶的坑為什么比旁邊鄰居家的少五公分,但事實上少那五公分才是挖的深度剛剛好。村干部笑言,村民都有想占小便宜的心理。剩下屬于房套房情況的村民,由于地形和戶型的限制沒有辦法完成改廁,也沒有強制推行改廁。村支書說,當時第二批改廁村委委員們忙前忙后,甚至家里種的莊稼都來不及去收,許多爛在了地里。這份堅定打動了很多村民,他們感受到了村干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勇氣和決心。
農村人居環境說小不小,說大不大,它可以是自家院里的廁所,也可以是整村風貌的體現,我們在調研過程中也切實感受到了村干部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