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至25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赴山東省團隊對乳山市兩村人居環境治理情況進行相關調研。
石鵬楊家從2017年12月開始環境整治,在村支書的帶領下,全村對本村的人居環境進行整治。首先是對基礎的環境進行治理,比如對路面進行硬化,安裝太陽能路燈等等。在2019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因為村干部自己有些關系,所以找了領導幫忙引進了紅薯,之后和淀粉廠達成合作,收購價由原來的7.5毛/斤升到8.5毛/斤,村民也因此獲益不少,村里也有了錢對村里環境進行升級改造。穿過村中心的河水散發陣陣惡臭,村支書就帶領大家治理河道,現在的河水非常清澈而且旁邊的綠地已經種上了向日葵。這項工作花費了村里十幾萬元。其次是治理村民門前的草堆,將搬草堆到村里的集中堆草地。村里共劃分了6個集中堆草地,都在房子臨近的地方,如果不放到外面的堆草地也可以選擇放到自家的平方上。這項工作村里從上到下逐步推進,村干部從黨員開始推行,然后是群眾代表,最后才是村民。同時村兩委干部也會經常在村里拜訪村民們,詢問他們對村里工作的看法。因此工作在推行之前就已經基本解決了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石硼楊家的各種工作也因此名列前茅。
2016年村里進行了第一批改廁,村支書說反響還不錯,因此2018年村里開始第二批改廁時,村民的積極性很高。村干部在工作推進前會先和村民進行溝通,會針對性解答他們對改廁的疑問。會計統計改廁人數,村委專門一人負責改廁小組,帶領改廁小組推進村里的改廁工作,遇到實在改不了情況再匯報到村里,村里開會分析討論。在改廁小組下,還分了四個黨小組,每個黨小組都給了所負責的村民名單來具體執行。黨小組的小組長需要全天盯著改廁施工情況,村里對他們每年給予180元的話費。石鵬楊家因為石硼多,土層向下挖幾十厘米就是石鵬,難以開挖,因此村里改廁在實際執行的時候,將樣式進行了改造,比如將下挖坑的長加長,將高變短,但是總體的容積不變。雖然后來在走訪中村干部了解到,馬桶蓋經常會破損,但是為了防止后續使用中再出問題,村里在初期就額外購買了許多備用的馬桶,所以村民在遇到廁所問題時,一般都可以在村委解決。作為鎮里最年輕的村支書,他對工作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對于上級政府分派的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并且工作不可以留尾巴,一項工作徹底結束后才可以進行下一項工作。村支書本身就是在這個村子里長起來的,所以他平常就喜歡在村里各家轉轉,去村民家里喝個茶或者吃頓飯。村民也跟他熟悉,在人情的影響下,大部分時候大家都能接受他推行各種工作,即使是有疑問有問題,村支書也會在工作推行以前在村里進行預熱,回答村民的疑問。他和村民講道理磨嘴皮子,最后也就將工作做通了。
鄉村振興的藍圖,綠色永遠是不變的主色調。只要政府和居民攜手共同構筑綠色的長城,致富與環境同下功夫,終有一日能實現鄉村生態與振興并進,廣袤的農村大地迎來綠色文明相伴的經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