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海打造“網購式”社會實踐平臺
“您好,我是一名大學生,請問暑假期間臨海是否有社會實踐項目可以參與?”
“臨海已經上線了‘來浙實踐’數字化應用,請您打開‘浙里辦’App,搜索應用并申領實踐碼,7大類型1.2萬余個實踐崗位供您選擇……”
根據團臨海市委的回復,杭州師范大學大二學生楊海苑在“來浙實踐”數字化應用上,找到了滿意的會計崗位實踐工作。“就像網購一樣,我只需在平臺上選擇感興趣的實踐類型及時間,系統就會自動推薦符合需求的實踐崗位,高效又方便!”
數字化改革作為“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數字化轉型的迭代深化,是浙江為推動生產關系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生產力發展要求而進行的一場“自我革命”。2022年,浙江省臨海市人民政府聯合臺州市人社局建設“來浙實踐”數字化應用,集成50個部門、63個鎮街社區和500多家企業的實踐崗位1.2萬余個,打造從崗位對接、職業成長、政策激勵到引才就業的社會實踐全鏈條,夯實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引才留才基礎,有效解決學生社會實踐缺少規范統一平臺、成果運用不足、精準就業“兩張皮”等難題。在浙江省發改委數字社會雙月路演中評價得分全場第一,入選全省第八批數字社會案例集,并獲評浙江省人社系統“最佳應用”。
“來浙實踐”數字化應用上架僅3個月,訪問量達17萬人次,已有3500余名青年學生與企業簽訂意向協議,好評率達99.7%。
“來浙實踐”數字化應用還建立了多維度數據分析系統,收集學生基本信息,創新生成青年學生實踐碼。“一人一碼”,將個人實踐意愿與崗位信息通過先進算法進行匹配排序,變“學生找實踐”為“學生與崗位雙向互動”,為學生精準推送高質量的社會實踐崗位,讓學生享受“網購”般的實踐體驗。
臺州學院團委書記夏文杰說:“以前一些學生的暑期實踐,因為找不到渠道,成為走過場的‘蓋章作業’,今年通過‘來浙實踐’數字化應用,我們構建了校地合作的新通道,學生可以在線上選擇心儀的實踐崗位。”
為提升青年人才招引質效,臨海迭代青年學生實踐流程,建設社會實踐、實踐銀行、職業成長3大類12個應用子場景,動態采集、綜合分析學生回崗就業意愿、實踐崗位評價、企業實踐評定等信息,構建學生職業成長檔案。同時建立由39名企業家組成的創業就業導師團隊,為青年學生定制體系化輔導大綱,幫助提高人崗適配度。臺州匯林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慧琳就是導師之一,目前已有15名高校畢業生入職她的公司。
團臨海市委書記朱晴雯介紹,在調研中發現,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對評價較高的用工單位,在下一次實踐或就業時,會傾向于選擇該單位。為此,“來浙實踐”數字化應用將就業幫扶端口前移,通過數據分析,動態掌握學生專業、企業需求、實踐經歷全過程,并設計導師幫帶、崗前培訓、技能課堂等功能,構建學生職業成長檔案,通過多次社會實踐培養就業感情,構建“全鏈式”的就業閉環體系。企業通過實踐了解學生,提前掌握人才信息,精準安排崗位,避免了就業后磨合期內反復換崗、頻繁跳槽等問題。通過多次實踐,實現專業匹配度高、就業精準率高、社會就業質量高的目標。
根據浙江省數字化改革的要求,改革不僅是數字技術層面上的升級,更重要的是政策與制度的重塑。為確保學生社會實踐實效,臨海在全國首創《大學生社會實踐積分制管理辦法(暫行)》,以社會實踐積分為依據,配套出臺《臨海市青年學生社會實踐積分政策二十條》,涵蓋實踐交通補貼、實踐意外人身保險、人才公寓等20項政策,相關改革思路獲得省市多方肯定;此外,臨海財政每年投入專項資金500余萬元,以量化形式將學生社會實踐結果與政策激勵關聯掛鉤,進一步釋放大學生政策紅利。
臨海市委副書記陳榮世介紹:“我們通過學生社會實踐積分和激勵辦法,讓廣大學生對臨海的引才留才政策更有感,從而吸引集聚更多青年人才在臨海安家落戶。”
據悉,“浙里實踐”數字化應用日活人數最高已突破1200余人次,在應用全省推廣與留才政策出臺雙重效應疊加下,今年已吸引超1.7萬名大學生來臨海創新創業。
時間:2022-11-04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浙江臨海打造“網購式”社會實踐平臺
- “臨海已經上線了‘來浙實踐’數字化應用,請您打開‘浙里辦’App,搜索應用并申領實踐碼,7大類型1.2萬余個實踐崗位供您選擇……”
- 11-04
- 感念恩德,筑夢未來
- 我有時常常會想,人的一生到底是為了什么?從呱呱墜地,到兩鬢斑白,我們除了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一丁點痕跡,似乎就什么也沒有了。
- 11-03
- 共大教育模式的借鑒意義
- 江西共大的創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嘗試,其辦學實踐性、靈活性強、寓教于勞的特點及層次、科類結構分明等體現了立足
-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