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狄道歷史,品味千古余韻
7月5日早晨,實踐團成員和帶隊老師、臨洮縣共青團書記共同乘車前往臨洮縣三館。首先到達臨洮縣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拱形建筑,極具美感。走進博物館,據講解員介紹,臨洮文化種類繁多,其中被譽為人類文明曙光的馬家窯彩陶文化,是臨洮古文化遺存中最燦爛的代表,是仰韶文化發展的另一個高峰。該文化最早是由北洋政府在聘請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進行地質考察時發現的。安特生認為該文化屬于仰韶文化,但在夏鼐先生日復一日的研究和論證下,發現馬家窯文化與仰韶文化有著很大的區別,遂定名為馬家窯文化。置身于一件件古老的陶瓷展覽中,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實踐團的成員們無不驚嘆古人的聰明才智。接著,實踐團成員來到了辛店文化的展覽區,據了解,辛店文化因發現地辛店村而得名,辛店文化的陶器紋路以雙鉤紋為主,反映了當時臨洮發達的畜牧業。隨后,實踐團又參觀了秦長城,學習了寺洼文化以及青銅器瓷器的歷史。在贊嘆古人巧奪天工般技藝的同時,實踐團成員也不禁對臨洮縣豐富的歷史文化拍案叫絕。各類文化與文物交相輝映,為臨洮成為文化大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暢游大美雙聯,文化助力脫貧
參觀了臨洮縣三館,感受了中華民族博大深邃的文化魅力,實踐團成員仍意猶未盡,乘車來到了省級扶貧示范村雙聯村。在雙聯村書記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參觀了村中的基礎建設。雙聯村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小巷,簸箕、老式架子床和鍘刀,褪色的斗笠蓑衣、笨拙的石磨盤,馬家窯彩陶鑲嵌的墻頭屋脊,舊式馬車等,打造了獨具特色的農耕生活氣息。走在雙聯村的路上,實踐團成員們真真切切地目睹了實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的雙聯村所展現的新面貌。雙聯村充分利用非遺產品得天獨厚的優勢,采取文旅結合的方式、升級產業的思路,打造了一塊別具一格的農耕民俗文化碑。隨后,實踐團成員來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依次參觀了洮香制作、洮硯制作、皮影戲、臨洮剪紙、壁畫繪制技藝等非遺展示區。并對臧博進行了采訪,臧博作為一名創業青年及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他說他要把文化保護傳承作為己任,創建非遺文化展一方面傳承非遺,不讓珍寶蒙塵,另一方面也是反哺家鄉,助力雙聯村的發展。話語淳樸而又不失堅定,他默默奉獻的精神讓實踐團成員意識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身為有志青年,要立足于新時代新征程,以青春力量為祖國發展送去福音,用所學知識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實踐團的成員們了解了臨洮縣的文化歷史與文化產業的地方特色文化,深刻意識到文化生活與鄉村振興對于新時代祖國發展的必要性與積極性。他們表示,作為青年大學生,要肩負起發揚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如同勤勉的黃牛,深耕細作,不浮于表面。要將知識結合于實踐,同廣大人民走到一起,團結到一起,以中國共產黨的引領為指針,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發光發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