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民族文化,感受彝族熱情
中國青年網大理7月18日電(通訊員 郭宜芳)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鄉土人文之美。如果說沒有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沒有鄉村文化的同步振興,那么鄉村振興就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鄉村文化這一靈魂根本。為了深入調研彝族民族特色文化,將彝族鄉村文化推廣宣傳給更多的人以及吸引更多的人來感受彝族人民的熱情,7月18日,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鄉村振興促進團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云南省大理州南澗彝族自治縣縣,感受彝族傳統文化體驗民族特色節日。
7月18日下午實踐隊前往南澗彝族自治縣無量山藥谷進行實踐活動。在此實踐隊首先觀看了南澗人民的“跳菜”表演。"跳菜",是南澗彝族特有的古香古色的飲食文化,他把粗獷豪爽、古樸生動的民間藝術亮點融匯其中,堪稱"東方飲食文化之一絕"。看著“跳菜”表演者們姿勢各異,變化多端,剛柔相濟,旋轉自如,不斷地把裝滿菜肴的托盤在手中花樣翻新,看著表演者們一張口便能咬住一張桌子穩步前行,實踐對成員感嘆到:“這跳菜不僅僅是一種雜技更是一種藝術和文化,南澗"跳菜",不僅包容了飲食文化的精華,而且囊括了民族文化豐富的內涵,更是能讓人感受到彝家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彝族是能歌尚舞、熱情好客的一個民族。彝族人對客人的情,就像"火把節"的火一樣熱。在表演結束后實踐團成員在表演團的邀請下來到場地上學習體驗“跳菜”的藝術。在忽高忽低、忽急忽緩的音樂聲中,團隊成員在表演團的指導下根據音樂節拍,邁著輕柔而矯健的步伐,動作幽默而滑稽,舞姿輕松而優美,大步舞盤。
體驗結束后實踐團成員再次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能歌善舞。體驗完“跳菜”之后實踐團見識了一種被稱為“世界上最熱情的敬酒方式”--高山流水。高山 “瀑水”酒長流,輪番品嘗盡歡樂!真可謂:“高山流水”,情深意長。此時,在場的人都拿出手機、相機圍觀、記錄,甚至鼓掌叫好,聲浪一陣高過一陣,場面非常熱鬧,大家都非常開心。“高山流水”結束后,為了再次歡迎實踐團的到來,彝族人民拿起酒杯,唱起祝酒歌,在推杯換盞之間實踐團與彝族人民“打成一片”。
時至七月,正值火把節的到來,實踐團在當晚還提前參加了到當地的民族傳統節日-火把節,大家將火把燃起駕成一個大火堆,那騰起的熊熊火焰,火光照亮了南澗的夜空,也映紅了在場所有觀眾的笑臉。火光掩映下,所有人手拉手圍著火堆,跟隨著音樂快樂地跳舞游戲。火把節充分體現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著彝族起源發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火把節是彝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有標志性的象征符號之一,也是彝族傳統音樂、舞蹈、詩歌、飲食、服飾、農耕、天文、崇尚等文化要素的載體;火把節對強化彝族的民族自我認同意識、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火把節作為彝族人民與各民族交流往來以及促進民族團結都有現實作用。
以文化振興賦能鄉村振興,重塑現代鄉村文化空間,著重加強村落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保護性利用,并依托鄉村文化稟賦,整合鄉村文化資源,打造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更是為鄉村振興提供保障。當代青年更應該深入挖掘鄉土文化潛力,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讓非遺文化、民族服飾形成品牌效應。政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旅產業,把旅游要素聚集起來,提供互動式、體驗式、嵌入式服務體驗,讓鄉村文化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形成保護和傳承的良性循環。讓優秀文化入腦入心,更好地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揚革命文化,提升鄉村文化教育的生動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鄉村文化軟實力。
本次實踐團隊深入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去,感受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動。增強了團隊成員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希望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能得到更好保護和傳承。
時間:2022-09-03 作者:郭宜芳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體驗民族文化,感受彝族熱情
-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鄉
- 09-03
- 種畜結合,牛轉乾坤
- 為了解鄉村產業振興現狀,助力鄉村產業振興,8月6日至16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赴寧夏固原草地資源可持續性管理調研
- 09-03
- 感悟收獲
- 共同富裕作為國家的重要課題,在十四大來臨之際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能從浙江共同富裕得到啟示,進而向全國各省推進,會有重要意義。
- 09-03
- 邁出共同富裕新篇章
- 為期六天的圍繞“探尋浙江省創新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暑期大學生三下鄉活動中,我所在的團體通過實地考察、走訪調研等形式,追尋習近平
-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