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玫瑰與白玫瑰》(下)
而白玫瑰孟煙鸝則是一個家庭殷實,擁有高學歷和高社會地位的女性,不同于王嬌蕊的孤苦無依,她有優(yōu)越的家庭作為依仗,有父兄的支持,有優(yōu)越的自身條件,可正是這樣一位女子,卻在與振保結婚之后被家庭瑣碎纏住了自己,只能在婚姻和家庭中尋求自己的價值。被振保和他的母親嫌棄,被傭人輕視,在家庭中沒有自己的主見,時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等我問問振保看。”“頂好帶把傘,振保說待會兒要下雨。”從煙鸝的思想習慣以及行為作風不難發(fā)現(xiàn),在當時的社會,男性往往占據(jù)著主導的地位,而女性則失去了在職場上競爭的機會,只能將自己困于婚姻,依附于自己的丈夫,卻又因為無法滿足丈夫的期待而陷入更深的困境。
之所以她們會有這樣的悲劇,正是因為男權道德之下女性的社會地位的弱勢與無奈的選擇,都受到了周圍的環(huán)境對自己的影響。例如王嬌蕊,在振保家,振保不建議她外出,認為她呆在家就是最好的,振寶的母親則認為自己的兒子是最好的,承擔了家庭的重任,所以煙鸝作為他的妻子,應該要理解他,體諒他,為他考慮。在外面,即便是后期振保放浪形骸,經(jīng)常嫖娼,可是在外人看來,振保還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好人。試問身處于這樣一個環(huán)境之下,即便煙鸝有自己的思想,想追求自主,可最終也會被周圍窒息的環(huán)境扼殺在萌芽階段。
通過對王嬌蕊與孟煙鸝這兩位女性的悲劇命運的描寫,可以看出張愛玲對男權道德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與反思。她揭示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與不公,同時也指出男性在追求自我滿足時往往忽略了對他人的尊重與關愛。作者希望通過細膩的情感描繪與深刻的社會洞察,引導我們反思男權道德的弊端與局限性,呼吁當時的人們追求更加平等、自由與和諧的社會關系。
同時讀完張愛玲的小說,給人一種壓抑窒息之感,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她追求女性的思想,但這種思想在她的書中的世界中就像是一只囚鳥,在到處飛,到處亂撞,企圖沖破那一層束縛的屏障,可最后卻又都是走向死亡,這也正如她的思想,在無聲中吶喊。
作者:黃雯 來源:泰州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