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姿,繪就中國式現代化圖景
近日,中北大學24070142團支部走出校園,走進太原市尖草坪區實驗中學,為初一學生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主題團日宣講。這場跨學段的青春對話,以手作展示、互動交流為載體,讓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命題,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一、手作展品架起“理解橋”,生活視角解碼現代化
活動開場,團支部成員帶著手工模型、創意作品登場,瞬間點燃學生興趣。用廢舊材料搭建的“智慧鄉村”場景里,坦克,復興號,等細節,讓“科技賦能鄉村振興”不再抽象;對比老火車票與復興號模型,直觀呈現交通現代化的跨越發展。初一學生們圍在展品旁,觀察模型,在“摸得著、看得懂”的體驗中,解碼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活印記。
互動問答環節,“家里哪些電器讓生活更方便”“高鐵和老火車有啥不同”等貼近日常的問題,引發熱烈搶答。學生分享“掃地機器人‘卡殼’趣事”“高鐵出行體驗”時,團支部成員同步展示老火車票與復興號模型,以“新舊對照” 講透科技進步、交通發展對生活的改變,讓“現代化讓生活更美好”成為直觀認知。
二、青春對話點燃“擔當火”,樸素愿望映照大目標
宣講中,團支部成員結合脫貧攻堅、精神文明建設等案例,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當講到“共同富裕”,一位初一女生分享“想發明背書包機器人,幫山區孩子走山路”的樸素愿望,意外呼應“城鄉均衡發展”的宏大命題;討論“2050年的中國”時,學生們寫下“讓村里老人看病更方便”“種會發光的糧食”等心愿,讓“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遠景目標,化作具體可感的青春向往。

活動尾聲,全體師生齊聲喊出“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85張寫滿承諾的便利貼貼滿展板——“當醫生讓老人看病不愁”“發明教奶奶用手機的機器人”,這些扎根生活的誓言,彰顯青少年對“讓每個人被看見”的現代化圖景的認同,更傳遞出“青春挺膺擔當”的行動決心。
三、跨齡交流拓寬“實踐路”,雙向奔赴共筑青春力
這場活動不僅是知識傳遞,更是跨學段的青春共鳴。團支部成員在準備展品時,深入調研鄉村小學圖書匱乏、山區出行困難等問題,讓理論宣講錨定真實需求;初一學生的奇思妙想,也為大學生提供新視角——“會爬梯田的播種機”“能背柴火的機器人”,啟發著實踐創新方向。
活動后,學生們將“青春擔當”融入日常,嘗試用廢舊材料制作“節水裝置”“簡易書架”,以微小行動呼應現代化建設。這種“雙向奔赴” ,讓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春實踐,既有“仰望星空”的理想指引,更有“腳踏實地”的行動支撐。
從手作模型的細節展示,到青春對話的心靈共鳴,再到實踐行動的持續延伸,中北大學24070142團支部的這場團日活動,以“貼近生活、雙向互動、持續實踐”的模式,為青少年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生動樣本。當00后大學生與中學生攜手,用創意、思考與行動詮釋“挺膺擔當”,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春注腳,正寫在每一次傾聽、每一個創意,以及每一步向光而行的實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