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扔垃圾”到“分垃圾”,這場社會實踐如何重塑綠色生活?
近期南京工程學院社會實踐團隊奔赴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西禪寺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垃圾分類推廣活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鄉村環境治理帶來了新的思路。
實踐團隊抵達西禪寺村后,迅速與村支書及村民展開深入交流。村支書介紹道,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垃圾問題逐漸凸顯,但村民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還較為模糊,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已難以滿足現代鄉村發展的需求。團隊成員通過實地走訪發現,村內垃圾隨意丟棄的現象較為常見,分類垃圾桶的設置也不夠完善,這給鄉村環境帶來了較大壓力。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實踐團隊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他們首先在村委會會議室舉辦了一場垃圾分類知識講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案例,向村民們詳細講解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具體方法。講座現場氣氛熱烈,村民們積極參與互動,紛紛表示對垃圾分類有了全新的認識。
除了宣傳推廣,實踐團隊還積極參與到鄉村垃圾分類的實際工作中。團隊成員們組織了一次“全村大掃除”,小隊成員與大家在田間地頭撿拾垃圾,并且一一講解,為什么以往被當作一個整體的垃圾,要分解成不同的種類分別處理,進行了一次深入人心的現場教學,讓略感復雜的垃圾分類知識更加的具象化的呈現在了村民們的面前。
他們還協助村委在村內合理設置分類垃圾桶,并張貼清晰的分類標識。同時,團隊成員還主動承擔起垃圾分類監督員的職責,每天定時在垃圾投放點指導村民正確分類。村民們在團隊成員的耐心引導下,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也讓大家更好的理解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在活動過程中,實踐團隊還對鄉村垃圾分類的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他們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并結合實際情況,為西禪寺村制定了一份詳細的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方案中不僅包括垃圾分類的宣傳推廣計劃,還涉及垃圾處理設施的優化
經過一周的努力,西禪寺村的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村內垃圾投放點的分類準確率大幅提升,鄉村環境也變得更加整潔美觀。村民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和參與度顯著提高,紛紛表示要將垃圾分類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共同守護鄉村的美好環境。
實踐團隊的成員們也在這次活動中收獲頗豐。他們不僅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還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協作能力。團隊成員小徐感慨地說:“這次活動讓我深刻認識到,垃圾分類看似是一件小事,卻關乎鄉村的長遠發展和生態環境。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共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此次南京工程學院實踐團隊的鄉村垃圾分類推廣活動,不僅為西禪寺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也為鄉村環境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鄉村垃圾分類將成為一種新風尚,鄉村環境也將變得更加宜居、美麗。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