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向陽,何懼憂傷。始終保持積極樂觀、陽光開朗的心態,所有悲傷的事情都能被沖淡。”5月12日,楊威在接受采訪時,講述了自己一直保持著的心態。他說:“一心向黨,英勇頑強,百折不撓,熱愛人民,是我們連每個官兵的信念。”
楊威,國家稅務總局鹽城市亭湖區稅務局鹽南稅務分局四級主辦,先后被表彰為“江蘇省國稅系統優秀共產黨”“鹽城市國稅系統先進個人”“鹽城市稅務系統十佳勤廉之星”等榮譽稱號。
他曾任全軍功勛榮譽連隊“沙家浜連”第34任政治指導員。在部隊14年,他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學員”“十佳士官”“十佳軍官”,并且獲得“濟南軍區特種作戰偵察兵專業技術能手特級”“河南省學雷鋒助學行動先進個人”“十佳共產黨員標兵”等嘉名,被部隊先后記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集體一等功1次。他的先進事跡先后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多家媒體報道。
一朝從軍行,慨資濟寒生
1999年,楊威光榮入伍。英雄偵察連擒拿格斗,訓練刻苦,“掉皮掉肉不掉隊”是他們的真實寫照。多年軍旅生涯導致背部右側每到寒冷的季節都會疼痛,且伴隨著膝蓋積液。楊威說:“這些傷病并不會成為我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的阻礙,只要還能動一點,就還能為社會做事。”
2009年,楊威所在連隊到駐地一所學校軍訓,訓練間隙,他了解到一位高一新生小尹家庭十分困難。“安心上學讀書,我資助你!”楊威連續7年每月用津貼資助小尹,直到其大學畢業。“這男孩踏上社會后很努力上進,現在已經在深圳一家企業走上領導崗位了。”說起這件事,楊威甚是欣慰。
當談起他以往排爆救人的事跡,楊威顯得很平淡,“那時候根本沒有考慮得那么多,就是覺得危險面前我不上誰上。”在一次全軍偵察兵大比武火箭筒適應性訓練中,險情危急,全場官兵緊急撤離訓練場,楊威主動申請排爆除險,從滾燙的火箭筒中取出彈體,重新裝填,最終成功排除險情。第二次是在2010年軍區組織的實彈訓練時,新兵小廖由于緊張手榴彈沒有扔過掩護墻,楊威不假思索奮力躍身,抓住小廖撲倒在地,用身體護住戰友。所幸經軍醫檢查,兩人均未受傷。楊威說:“軍愛民,民愛軍,軍民魚水情誼,已經融進我們的血液里。”
“部隊改變了我,使我的人生得到了拓寬,每天都很開心滿足。并且我希望把每一名退役軍人背后的閃光點散發出來,讓更多人了解退役軍人的艱辛于榮光,讓更多人能感受到這種榮耀背后的力量。”這是他對14年部隊生活深刻的印象。
公益潛無痕,宣傳由先德
澎湃著軍人的熱血,傳承著“沙家浜精神”,轉業后的楊威,依然熱心公益事業,在做好稅收本職工作的同時,他參加了鹽城藍天救援隊,并帶動身邊人參與各種志愿服務。談起初衷,他說:“就是想盡自己的努力,幫扶需要幫助的人。”
2020年初,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驟然打響。楊威作為藍天救援隊副隊長,迅速響應號召,帶領藍天隊員行動起來。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自費購買7臺防疫消殺設備,防疫藥品、消毒液150多公斤,8小時以內忙工作,8小時以外忙防疫,先后為全市210多個學校、車站、街道、社區免費防疫消毒。
從原國稅大廳到原地稅大廳,從大慶路到新龍廣場,從城投商務樓到市政務服務中心,從辦稅廳到鹽南分局黨建股,8年10換崗,崗崗都精彩。“革命戰士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是楊威常說的一句話。
他加入了“心愛義工”志愿者組織,經常到張莊、大岡等敬老院幫助老人;他無償獻血、加入中華骨髓庫,連續20多年獻血8000毫升;他做新四軍紀念館“義務講解員”,把新四軍的鐵軍精神講述給每位參觀者;他帶領藍天救援隊無償執行救援任務460多次,參與尋找走失人員260余人,挽救生命30多人,為企業、學校等機構舉辦安全教育130多場次,受益人數累計超20萬人。楊威表示,參與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服務時長及技能掌握程度,是成為一名藍天支援隊隊員或志愿者的重要特質。
數年來,楊威和稅法宣傳志愿者開展稅法宣傳進廣場、進企業、進社區等志愿服務100余場,宣傳輔導2萬余人次,被納稅人稱贊為“鹽城稅務的形象大使”。他說:“以前我是革命戰士,現在是稅務鐵軍。”
9年稅務工作,楊威多次被表彰為“優秀公務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全省稅務系統“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模范退役軍人、河南省“防汛救災優秀志愿者”。2022年1月,他被評為鹽城市“十佳青年志愿者”“最美退役軍人”、江蘇省“最美退役軍人”。2月,楊威入選2022年1月“江蘇好人榜”名單。
無懼風雨疾,勇毅挑重擔
2022年7月25日河南新鄉告急,急需增援,楊威帶著9名隊員帶著自備物資和兩艘沖鋒舟,從鹽城出發,歷經9小時到達抗災前線。他們秉持的觀念是:“救災不能給民眾增加負擔,要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去前線援救人民群眾。”當時新鄉衛輝市災情嚴峻,水位最高相當于市內馬路以上三米,且其屬于山地地勢,在其市內的比干大道往里兩三公里形成了一片孤島。在比干大道上,最多能看到5000艘沖鋒舟,搶救環境十分惡劣,但是楊威同隊員們都堅持工作,不負人民的期望。
在把受困群眾背上沖鋒舟,全部轉移到指定安置點,來不及休息,楊威又帶領隊員轉戰鶴壁浚縣防洪大堤扛運沙袋。5天的救援里,楊威帶領隊員轉移積水區被困群眾500多人,運送應急設備物資21艇次,構筑防洪堤壩600多米。但不為人知的是,在這次救援前,他腰肌勞損比以前更嚴重了,膝蓋積液比以前更多了,是強忍著劇痛才完成了救援任務。楊威說:“能在特殊時期成為需要幫助的人的依靠,再苦再累都值!”
“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將牢記使命做好本職工作,不忘初心堅定信念繼續前行,在為民服務中攀登生命的高度。”他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和退役軍人的為民情懷和高尚品格,也在不斷地踐行自己常說的一句話:“以軍魂奉獻公益事業,用奉獻譜寫增值人生”。
最后,楊威向廣大青年附上寄語:“大學生首要的是要學習。大學有別于高中和社會,是學習社會本領技能,即將步入社會的橋梁窗口。大學生可以通過部分社會實踐志愿活動,走進社會,了解社會,深入社會,與社會的一些生存規則相融合。”他表示,希望青年團體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不忘初心,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