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娟,1969年生,2004年獲東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土木工程專業學位,2011年獲教授職稱和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榮譽,2019年所主持團隊被評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
三十年前,為了愛情,也為了心中對教學的熱愛,她背井離鄉,深耕教育。
又因受囑托,她由科研轉向教學結出碩果。
一筆一紙無法寫盡她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和對事業的熱情。只有了解他的故事,或許才能體會到他的執著。
于小娟老師嚴謹治學、求真務實、愛生如子、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染、觸動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者,于小娟老師用無言的行動詮釋了一個合格人民教師的真正內涵。
赤忱碧血沃新花
“天子號仁圣,任賢如事師”“德高鴻儒博學,望重英雄豪杰”受父親影響,她從小便對教師這份神圣的職業充滿崇敬。正是因為這份敬仰,她從教二十余年來,不敢松懈,一直勤勤勉勉備課,用心用力講課。
當大學老師不易,要身負洪荒之力,要與學霸斗智,要與學渣斗心;文,要能畫圖編程序寫論文;武,要能做實驗修儀器指揮試驗段現場。最頭疼的,莫過于滿腔熱情帶著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游完一回頭,發現只有幾個人上岸,還得返回,一個一個去撈;有些,昨天撈上來,今日又掉下去了;更驚恐的是,竟然發現還有幾個一點都沒有開游……當大學老師苦,為了職稱,為了考核、教學之外,還需要拼命積攢科研成果,報課題,發論文,寫專利,搞實驗,寫報告,生怕職稱評審和聘期考核的標準又水漲船高……
但,縱然教書再難、再苦,也澆滅不了她對教書的滿腔熱忱。教書是她今生的最愛,從未改變。也正是懷著這份同樣的教書情結,幾位老師走到了一起,形成了教學團隊。她說:“要教好書,首先,在立身的基礎上,要擁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一個好的教學團隊。”于是,她擁有了它,獲得了領導們的支持和關愛,取得了一些好成績。
于小娟老師還說:“要教好書,要為人師表。要教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成為一個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人。教育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老師們就先要自己努力成為這樣的人。”多年來,她一直堅持為人師表,試圖用自己積極進取、投入教學改革和鉆研科研項目的身姿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要教好書,需要不停步地學習。教學內容要時時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與時俱進。面對越來越難以滿足的學生,要摒棄舊有的僵化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大膽創新。”于小娟老師團隊擬在2020年的土木工程專業主干專業課程中添加思政元素,并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中,嘗試添加一些類似游戲通關元素,還有一些開放性的工程評價的論述題等,力爭讓講課新穎有趣,讓教學效果更加出彩。
于小娟是一位很嚴厲的老師,尤其對一些不愿意學習不愿意聽課的學生而言,很兇。當有同學不聽課時,她有時會發出連環追問,咄咄逼人,讓一問三不知的學生沒有面子。她說這是她的局限和不足,關于這一點,也難以改變,因為她對老師這一職位有所敬畏,還有所“執念”。每門課程,她都全身心投入,因為她信守教師的著力點就是愛學生。她曾用關懷,讓學生淚流滿面;她曾用愛心,去揚起學生心海的風帆。
她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立德樹人系列講話精神,對學生既真心愛護又嚴格要求,始終堅持嚴謹求學治學精神,時刻堅守科研誠信底線,積極進取,用優秀師德師風感染并影響著學生。曾獲市五一勞動獎章。以德立教,出德樹人,積極促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努力培養學生家國情懷、職業道德與思想品德。主持的《土力學與基礎工程》課程獲首批本科教育省級課程思政建設示范課程。
在教學方面,于小娟老師以培養“四有新人”為初心,堅守教學一線,愛崗敬業,潛心教學,精益求精,帶領團隊積極教改。教學效果獲同行和學生一致好評,并入選江蘇省教學名師公示名單。獲省微課競賽二等獎,負責的《土力學與基礎工程》獲國家首批在線精品開放課程/國家一流課程。
鶴發銀絲映日月
在鹽工領導們給予的包容、愛護、幫助、支持以及寬松的工作和學習環境下,她順利地拿到碩士博士學位,博士后順利出站。
于小娟老師說:“在這片土地上,只要你努力,你必能茁壯成長,未來必將一路汗水,一路芬芳……”
懷著感激之情,并在積極上進、溫暖善良、志同道合的同事伙伴的加持下,她一路披荊斬棘,一路收獲果實。
在科研方面,于小娟老師勇于探索,先后主持完成1項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和2項省重點科技支撐項目,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 15篇,發明專利授權4項。
思想上,她真心、實心、用心指導培養青年教師。行動上,她開展一系列教研活動,集中研討教學設計、教改及其問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重點指導參加教學競賽及帶學生參賽的教師。她科研、主持的項目,讓青年教師作為骨干,培養其科研能力。所獲成效:殷勇獲講課競賽國家二等獎;殷勇帶隊獲“全國高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大學生模型設計競賽”二等獎;2名青年教師獲博士學位。
團隊和梯隊建設方面,她積極做好表率帶頭作用,用積極進取、勇于探索的團隊靈魂,影響成員。團隊其他成員科研成果亦是豐碩:主持1項國基面上項目、1項國基青年基金、1項省基金面上項目、3 項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1人入選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近年3名成員成為校中層領導。
丹心紅燭耀乾坤
于小娟老師熱心公益,社會責任感強,注重言傳身教。作為民革鹽城市支部主委,多個提案被民革中央、省市政協采納。
組織開展“普法進校園”活動、“博愛·筑夢”助學活動;發動鹽城市3家幼兒園小朋友為貴州豬場鄉幼兒園捐助圖書1798冊,發動學生籌款近7萬元購品牌防護服和護目鏡馳援江蘇援鄂醫療隊,本人帶頭捐款4千元。
她如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她是我們的于小娟老師。有一道風景最雋永,那就是師魂。
曾為知青的于老師,時光只在她眼角留下細紋,帶不走的是一顆熱愛教學與科研的心,停不下的是一直在路上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