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不一定決定能力,“學無前后,達者為先”,羅貝貝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羅貝貝出生于1992年6月份,是正兒八經的90后,2013年她從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畢業,目前已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擔任湖南科技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簡稱“校心健”)專職教師,是湖南科技大學目前最年輕的心理咨詢師。同時她還擔任湖南科技大學的任課老師。她擅長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戀愛問題、自我認知、情緒管理等領域,她憑借自己的經驗和能力為學生們排解心理障礙,為湖科學子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既來之,則安之
曾經青春年少,每個人都想倔強一把。最初羅貝貝填報志愿時并不想填心理學專業,因家人反對,于是起了逆反心理:“既然你們不讓我選我喜歡的專業,那我就選一個冷門的專業”。就這樣,羅貝貝“倔強地”開啟了她和心理學的不解之緣。
在大學的第一堂專業課上,主講老師的兩句話讓她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個人都是有心理問題的”“所有人做的夢都是你曾經愿望的達成”。就是這兩句看似簡單卻充滿學術氣息的話語,給了她學習心理學的信心,并且讓她在心理學這條路上義無反顧地走了下去。如今,羅貝貝在心理學方面已經游刃有余。
羅貝貝認為真正體會到心理咨詢這份職業所帶來的樂趣是在研三實習時,那時她在廣州一所雙語私立學校。給初中的孩子們做心理咨詢。“盡管那些孩子在外面表現頑皮,但在咨詢室里都呈現出和以往全然不同的態度——那是一種信任的態度。這種被人完全相信的感覺堅定了我學習心理學的信心,也成為我后來選擇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的重要原因。”
心理咨詢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在咨詢室里的羅貝貝溫和而克制,能靜下心來傾聽咨詢者的困惑,然后再從專業角度去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每次她的心理咨詢安排表上的工作總是排的滿滿的,她是學生們的知心大姐姐,為學生們排憂解難,溫暖著他們的靈魂,在湖科大的心理咨詢師中,羅貝貝是最受學生喜愛的咨詢師之一。
選擇與適應,享受與盡責
萬事開頭難,任何事情在剛開始的時候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羅貝貝剛碩士畢業來到科大工作的半年間,她的狀態很不好,每周做6-8個咨詢,高強度的工作讓這個剛剛正式工作的姑娘幾乎喘不過氣。當時的她會在傍晚下班后坐在心理健康咨詢中心旁邊的操場旁邊哭邊打電話給父親傾訴,在她看來家人永遠是溫暖的港灣。就這樣過了半年的適應期,情況才逐漸好轉。
羅貝貝說,第一次以正式老師的身份站在講臺上授課時,她的內心十分忐忑。“那會兒特別害怕自己的普通話不標準,害怕自己的PPT不夠完善,害怕沒有學生聽我講課。但真正站上講臺的剎那,身為人民教師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現在的她在科大認識了很多朋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在孤獨無助時有了慰藉,還在這里找到了生命的伴侶。羅貝貝坦言:“科大帶給我的歸屬感越來越強烈了!”。
對于工作,羅貝貝直言,除了必不可少的行政工作之外,無論是在她的專業上課方面,還是做心理咨詢,她都是以享受的方式待之。在校心健工作的學生說道:“羅老師在生活當中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在工作上卻非常嚴肅認真。”她上課不會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抬頭看PPT,“我覺得哪怕只有一個人在抬頭聽講,我也愿意為他一個人講課。”羅貝貝坦言道。
20180929-IMG_9989.jpg
溫暖別人,手留余香
工作之外的羅貝貝更多的是和很多90后女孩一樣,愛好廣泛:喜歡和朋友一起打羽毛球、看電影、打電動、練瑜伽、唱歌、畫畫等等。而她最大的愛好就是旅游:她先后去過山西、陜西、上海、張家界、鳳凰古城、桂林、大連、杭州、南京、山東、北京等城市,足跡跨越了大半個中國。
6月份出生的羅貝貝有著與巨蟹座女孩的一樣的特點,在她心中,家人永遠是第一位的,愛到最美是陪伴。她會帶著爺爺奶奶去北京看毛主席,也會因為家人隱瞞爺爺病情的消息而生氣。“以前的我會經常和家人鬧小別扭,來湖南工作之后,我明顯感覺到自己每次回家都很少發脾氣了。我想,也許這就是學習心理學帶給我的益處。”
在她看來,心理咨詢機構的作用就是為一個人的人生保駕護航。“大學四年很容易讓一個人改變,但其改變的程度和方向都讓人無法判斷,而一個人的改變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所處的環境。在這樣的現狀下,就特別需要心理咨詢,而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心理健康咨詢也越來越受到更多的人重視。”
在羅貝貝接觸到的咨詢中,當代大學生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就是由于人際關系、家庭問題引發的抑郁。“當你覺得你走入了困境而自己無法解決時,千萬不要選擇默默壓抑自己,可以選擇和身邊的老師朋友進行溝通交流,從而解決問題。”
羅貝貝最后笑著說道:“心理學,于我而言,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我有了很多好的改變,這也是我這么多年來堅持學它的原因之一。”
泰格爾曾經說過:“天空中沒有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于羅貝貝而言,她將用自己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幫助更多的人解決心理問題,帶更多的人走出困境,她不僅在選擇中盡責,而且在享受心理學的過程中溫暖別人,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