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團中央學校部、中國青年報社、人民網主辦的2018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千校千項”成果遴選活動在團中央學校部微信公眾號、人民網、三下鄉官網、青年觀察家公眾號、中青在線、中國青年網進行了結果公示。我校繪夢-卓藝團隊(美術學院)成員賈宇杰在先進事跡個人評選中獲得“強國一代新青年”獎。
從申報到投票再到專家評審,活動評選環環緊扣。賈宇杰用實力突出重圍,用實際行動感召更多的人投入實踐,了解社會基層,在實踐中鍛煉與成長。正如他所說:用自己的專業去回報社會總是最好的。因此,借此拙筆,希望可以通過對賈宇杰的訪談為將要參與社會實踐的同學給予幫助和指導。
三年努力繪夢鄉村
“梅蘭竹菊”淡雅而不失高貴、“清正廉潔”響應十九大精神、“文明公德”影響村民舉止、“懂法守法”傳播法律意義……這是為美麗新農村建設繪制的2000余平方米墻繪中閃亮的風景線,是美術學院三年暑期社會實踐累積的壯舉。
2017年,賈宇杰初為隊員,在懵懂中積累經驗;2018年,他作為副隊長,與隊長一起挑起整個團隊的重擔,與隊員們夜間挑燈作戰,在經驗中初嘗組織協調的辛酸。賈宇杰與隊員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用專業所長回饋社會,是時代的召喚也是責任的召喚。十五天的實踐活動共完成六個村莊五十余幅墻繪,凝聚著整個團隊的汗水與辛酸。用畫筆繪制的五彩斑斕的世界和澎湃人心的中國紅色情已然是村民樹蔭納涼時共同的喜笑顏開。
傳統美德溫暖人心
孤獨的老人,稚嫩的孩童,他們在泥土與青草混雜的空氣中生活,與田野和家禽作伴,他們并非享受生活,而是生活逼迫下的無奈。為了發展,年輕人踏出村莊成為游子,他們留下一雙父母與稚嫩孩童,讓家的溫暖散失在天南地北。孤寡老人與留守兒童是這座村莊的主要構成,這里許許多多的老人,歷經革命的洗禮,感受過時間的滄桑,而如今卻繼續體驗著孤獨。
賈宇杰帶領著“繪夢-卓藝”團隊成員,攜帶禮物慰問老人,用掃帚為他們掃去時光堆積的塵埃,聽他們講述對祖國熱忱的情感,學習革命精神,也用青年學生的溫暖感染著他們孤獨已久的心。
“扶貧先扶智”是整個團隊的共識,四女寺鎮僅有一所小學,師資缺乏,對孩子們的藝術熏陶也是十分缺少。于是,賈宇杰和其他隊員們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教授孩子們書法、素描、剪紙等課程,用熱情與真誠傳播藝術之美。
也許付出總會帶來回報,清晨舉起畫筆前的豆漿,成為村民們傳遞而來的溫暖。在賈宇杰的回憶里,與老人與小孩相處的十五天是有限的,但傳承傳統美德的精神是無限的。
創新農業脫貧致富
放眼望去無盡的田野,綠油油的莊稼在其中安逸的生長,村民穿梭其中進行作業,汗流浹背卻只能得到微薄的收入。
賈宇杰與其團隊對村民們的農業以及養殖情況進行走訪調研,資料整理,特提出農業高效發展的建議,即“互聯網+農業”。在經過與當地領導進行了洽談交流、實地深入考察了解、尋得政府的支持后,一個個塑料大棚逐漸佇立,林果種植面積慢慢增加,“水上明珠”觀光旅游項目也一點點迎來游客的“寵幸”,“富民強鎮”在一步步的實現。不久的將來,經濟會帶動整個村莊的發展。這片“繪夢—卓”藝團隊與村民一同作戰的土地,也將會散發著光芒迎接著更好生活的到來。
前車之鑒指導未來
用強大的感染力凝聚整個團隊、用縝密的構思組織統籌規劃、用極強的號召力帶領隊員進入基層,賈宇杰在實踐的責任中感受生活、改變自己。但是,對于23個人來說,想要凝聚在一起并高效的完成十五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必定不是一帆風順的。
“默契”對于一支剛剛組建的團隊來說幾乎不太可能,賈宇杰作為副隊長與隊長李嘉節默契配合,通過不斷的溝通,充分了解到他們自身的性格和專長,進行合理分工,以此來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謂:語言的魅力在于它可以使團隊分工有序更加團結,也可以傳播溫暖影響人心。
巨大的墻繪工程量讓他們起早貪黑,只因對村民的承諾,使他們不言放棄。一切都貴在堅持,堅持是對自己與別人的負責。賈宇杰在他的經驗表述中,提到更多的是做好宣傳工作。“不要甘于沉默,無私奉獻并非默默無聞,宣傳是對外界的號召,也是為了引起共鳴而更好的發展像四女寺鎮一樣的村莊”。
溝通是組織的源泉,宣傳是影響的途徑,而這些的前提都在于堅持不懈。
賈宇杰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與團隊一起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服務基層,“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使他帶著強大的韌勁吃苦耐勞,他感召同學去了解社會實踐的真正意義。是十五天讓他得到了鍛煉和成長,更成為他永遠銘記青春奮斗的美好時光。
個人簡介:
賈宇杰,視傳1601班副班長。大學生設計協會會長、組織并參與“卓藝”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個人獎項:
國家獎項:2018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千校千項”成果遴選活動先進事跡個人中的“強國一代新青年”獎
省級獎項:山東省大學生心里健康節DV大賽一等獎、“青春的禮物”山東省首屆大學生短視頻大賽百佳獎、“藝力”暑假社會實踐獲得省級優秀服務團隊
獲得校院級獎勵2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