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資清赤心向桃李,甘為擺渡人
人物簡介:謝資清,女,1996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目前主要從事計算數學的研究工作,現任湖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同時,她還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湖南省委副主委、“高性能計算與隨機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湖南師范大學基礎數學全國重點培育學科和數學湖南省一級重點學科帶頭人。
干練的短發,清澈的雙眼,身襲淺色長衫,脖帶輕盈絲巾……不論是步入人民大會堂還是出席學界會議,亦或是接受普通的采訪,謝資清一直保持著自己清爽干練的形象。不過,給大眾印象最深的還是她在與李克強總理握手時,對自已的介紹僅是簡單一句“我是湖南師范大學的數學老師,謝資清。”她的聲音鏗鏘有力,目光堅定有神,笑容自信灑脫。
她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湖南省委副主委,是湖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高性能計算與隨機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湖南師范大學基礎數學全國重點培育學科和數學湖南省一級重點學科帶頭人……縱然已有諸多身份,謝資清最喜歡的身份仍是“謝老師”。“'園丁'的身份讓我很有成就感。”這就是她簡單卻擲地有聲的解釋。“學高為范,身正為師”,謝資清用實際行動闡釋著什么是“老師”。在自己求學和反哺社會的過程中,她慢慢適應著不同身份的轉換,承接前人諄諄教誨,教予后人孜孜涓流。談起學生來,她能滔滔不絕地講述很多例子,信手拈來,如數家珍,簡單而樸實的語言流露出的滿是師生情濃的珍貴。
時光流水,謝資清已是桃李滿天下,但身份與責任依然在,她仍是“學生”,從上一代人身上學習品質,從當下時代中汲取知識;她也是老師,給學生傳授文明成果,為社會貢獻榜樣力量。來回之間,她已經為擺渡人,為知識送去創新,為國家輸送人才,為建設貢獻力量。
代代相傳,“身教”勝于“言傳”
謝資清出生于國家級貧困地區湖南邵陽農村,當時家里的經濟條件并不富裕,但父母卻十分看重教育。謝資清一家四姐妹,三名都是大學生。
謝資清的父親是知識分子,也是抗美援朝的戰士。對她來說,父親既是榜樣,也是引路人。父親當時的俄語非常好,在他的影響下,謝資清掌握了外語學習的重要竅門:多讀多記。謝資清從初中開始便堅持每天背單詞,直到考上研究生她都沒放棄過,談起這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謝資清不禁嘴角上揚,“這確實讓我很自豪”。也正是這么多年的積累,為她后來去世界各地游學及教學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除了“言傳”的引導,母親在生活中的“身教”給謝資清的品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她說:“我受我母親影響最深了,我的性格也最像我母親。”母親從小就對知識有強烈的渴望,成年甚至老年后,她仍然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這讓謝資清重新定義了年輕的含義,仍然熱愛生活,仍然想要對世界探索,仍然追求自己的所愛,這樣的人即使已年過八十又怎么能說她已垂垂老矣了呢?謝資清從母親身上學習到了這一點,在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后,她身上肩負的人民的期望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更是促使她想要學習更多。
在日常生活中,每日至少半小時的閱讀時間不能少,等公交的碎片時間也不愿浪費,她樂于利用新興媒體和社會接軌,關注時事同時代進步。除了沉甸甸的責任之外,她更喜于由此得到的這個良好的學習機會,能夠把握時代脈搏,了解國家政策,傾聽人民心聲。或許在別人看來,諸多身份帶來的是壓力,但對于謝資清來說,這更是諸多成長,她樂于沉浸其中,不斷學習。
除了終身學習的態度,待人真誠、善良、無私、勤勞是母親教予她的人生真諦,母親嚴于律已的同時也深深影響了她的行為方式。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她一直將其銘記于心,實做于行,全部融入到了自己的為人處世方式之中。母親的影響使她形成了優秀的品行秉性和真誠的待人處事風格,她由此也深刻體會到了“言傳身教”的真正含義。在家庭中,她把父母給予她的養分又傳輸給了她的孩子;在學校里,她便老師的身份身體力行,將優秀品質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一屆又一屆的學生。
提起“教育可以改變命運”這句話,謝資清堅定地點頭認同,因為她從自己的經歷和學生身上一次又一次地見證了它的正確性。她鼓勵學生在學業有成之時,也能有余力奉獻社會,再以這樣的方式去幫助更多的人。因為我們或許不缺優秀的人,缺的是優秀同時也具有奉獻精神的人。
念念不忘,“誠”為第一品質
誠,在謝資清看來,是做人的第一品質。在國外留學和教學的過程中,她意識到國內外的學生除了在科研創新能力上有所差別之外,在誠信守信方面也有不同。她回憶說,美國的孩子考試時不需要老師在旁邊監考,沒有人會作弊,在學術成果上也從不敢抄襲,中國的孩子也應該這樣。
她強調高校作為創新的主陣地,誠信建設更加重要。她十分認可國家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也提及國家對這方面的懲治力度很大,如嚴懲學術不端的行為、將個人的不良行為錄入檔案等。但誠信建設仍是任重而道遠的,需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中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對于近期學術造假之事,謝資清更是提出“如果大學都不能保證誠信和創新性,那么這個社會甚至是這個國家的誠信根基都不會穩定。”對于本身就是學者并且十分尊重學術成果的謝資清來說,這樣的現象不應該發生,在誠信體系的完善過程中,她表示絕不懈怠。
她把真正的誠信視為來自于我們內心的力量和標準,那是寧靜致遠的境界,除了依靠國家的法律規則和正向宣傳,更重要的還是個人對自我的嚴格要求,自控、自律、自省是每個人都要做到的。她這樣要求自己,也這樣建議別人。在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上,“誠信做人,踏實做事”是她一直秉持的原則。
“誠”也體現在我們的社會交往過程中。謝資清常建議學生在一次座談會上要認識至少十個人,抱著真誠的心與別人交往,你收獲到的才會是真心,而真誠帶來的碰撞,那是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我們要為別人取得的成就歡呼。”謝資清建議學生都能做到這一點,或許嫉妒心會作祟,但人性的弱點需要是克服的,誠心換誠心,真情對真情,縱然社會的大浪潮中有污穢雜念,但真誠待人的心不怕陰影籠罩,在“真誠”的橋梁上,每個人都會真正認識自己。
諄諄教導,處處體現“師者仁心”
4.jpg
在做自我介紹時,謝資清常說自己是“湖南師范大學的數學老師”,這是她最喜歡也最看重的身份。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謝資清回想起自己教書的過程中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看到學生們能有所成長、有所成就。她一直以亦師亦友的方式和學生交往,認為師生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是彼此關心、共同成長。
當然,作為老師她最為痛心的就是學生不思進取、終日沉迷手機游戲。在學生面對多項掛科及違規行為而要求勸退時,她總是問自己“還有挽回的余地嗎?學生的父母知情嗎?”她為學生感到惋惜,也深知父母培養孩子的不易,所以總會在能力范圍之內幫助他們。但她始終堅持自己公平公正的處事原則,絕不會用權力去干涉公道,因為她認為做事要有長遠的眼光,眼前的一時茍且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終身,要為學生今后的發展著想,一定的懲罰能夠給予他們警醒。
在學習以外,謝老師也會適時地向學生提點建議,比如:要多閱讀,多看書。她堅持每日閱讀,從中受益匪淺,她堅信只要精神世界充實了,即使整個世界都拋棄了你,你都不會感到孤單。再者,就是學會獨處。人總會有虛榮膨脹的時候,勤思考、適時反思和自身回顧能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重要的是,學生一定要做到自食其力,有余力就要奉獻社會,反哺母校、反哺家鄉,這不僅是情懷,更是做人應有的感恩之心。
薪火相傳,潮起潮落,謝資清是知識的傳遞者,也是學涯的擺渡人。從老一輩人身上繼承下來的優秀品質,她又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影響著學生,從時代中汲取到的知識精華,她傾囊相授交于下一代。致力于教書育人和學科建設是她從不怠慢的職責,為學生的成績點贊是她樂于分享的點滴,和畢業已久的學生酣暢交談是她最感懷念的時光……她認為自己仍是個孩童,在回歸本真的時候,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身為教師,成為載運未來希望的擺渡人。
時間:2023-06-25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謝資清赤心向桃李,甘為擺渡人
- 謝資清,女,1996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目前主要從事計算數學的研究工作,現任湖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
- 06-25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朱慧琳,女,中共黨員,湘潭大學化工學院2015級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現已保送至華南理工大學。
- 06-22
- 劉仁華用心扶貧 傾心待人
- 戴著一副厚厚的圓框眼鏡,面容和藹卻風趣幽默,這是很多第一次見到劉仁華的人都會有的感受。
- 06-22
- 魯靖雯除了奮斗,別無選擇
- 魯靖雯,黃淮學院2016級電子商務專業一班學生。座右銘:未來會怎樣,要走下去才知道。
- 06-22
- 夏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被采訪人夏妮曾獲湖南省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與實踐百佳個人稱號、湖南省高校首屆優秀成長輔導案例評選三等獎等眾多獎項。
- 06-22
- 魯靖雯不畏挫折 砥礪前行
- 魯靖雯,女,就讀于黃淮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她是一個普通的學生,沒有擔任任何職務,普通但卻不平凡。
- 06-22
- 奉獻自我,傳遞溫暖
- 2018年志愿服務工作積極分子陳瑩瑩,華中師范大學化學學院2016級公費師范生,志愿服務時長累計236.5小時
-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