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年間,她榮獲省級、校級各項榮譽共17項,涵蓋英語競賽、創新創業、志愿服務等方面,以實際行動爭做全面發展的新青年;曾同時兼任五份學生工作,與此同時她的專業成績也名列前茅,綜合排名位居年級第四。她就是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8級英語系崔雯哲,也是2019年度外國語學院“陽光學子”獎得主之一。“我一直覺得自己應該在年輕的時候把路走寬,等找到方向、認定目標之后再堅定地走好最終選擇的那條路。”她笑著說道。
責任和肯定是堅持的源動力
從英語系年級主席到院學生會團委副書記、馬列研究會會長,崔雯哲和學生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最“瘋狂的”一段時間甚至同時兼任五份學生工作,可以說,學生工作在她大學生活的前兩年占據極大比重。崔雯哲坦言,當學生工作和專業學習的任務都特別重的時候,她有時會感到壓力山大,甚至趨于崩潰,但從來沒想過放棄,而是鼓勵自己繼續堅持。在她看來,任何學生工作都離不開團隊合作,只有每一個人都努力發光發熱,團隊才能有序高效運轉。如果只考慮個人的喜怒哀樂,中途放棄,可能會耽誤整個活動的正常推進,這是不負責任的體現。
得知最終獲評2019年度外院“陽光學子”時,崔雯哲自稱“非常開心、深感榮幸”。“陽光學子”是外國語學院自設學生獎項的最高榮譽,旨在表彰為學院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學生集體或個人。崔雯哲曾榮獲校“樹人”獎學金、校“三好學生”、校“學生工作積極分子”等多項榮譽,然而對她而言,“陽光學子”這份榮譽意義非凡,它意味著老師和同學們對自己工作的支持與肯定。她常常說:“學生會是一個服務同學的組織,在工作中,我要盡力為同學們解決問題、辦好活動,只有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老師的肯定,我的工作才是有意義的,我才能對自己滿意。”
趁年輕勇敢嘗試無所懼
作為項目負責人,崔雯哲帶領團隊研究的“易路APP”項目于2019年11月榮獲外國語學院“敢創敢闖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她于2019年7月23日至8月5日期間走訪了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所高校,通過實地訪談完成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路徑的探究”的調查,并以此為依托,與青海、鄭州等地的團隊成員一起完成了“共青團搞改革背景下大學生志愿者獲取勞動技能路徑的探究”青年研究,并成功通過校級立項申請及中期答辯;她熱愛志愿服務活動,先后擔任武漢馬拉松志愿者、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志愿者。
在別人看來,崔雯哲屬于“藝高人膽大型”,在創新創業、志愿服務、學生工作、專業學習、英語競賽等方面,她都以實際行動爭做全面發展的新青年。但她則戲稱自己更像是“無所畏懼勤能補拙型”,她謙虛地表示:“我不喜歡給自己設限,我一直覺得自己應該在年輕的時候把路走寬,通過一次次的勇敢嘗試中,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未來的方向。不必強求結果,但求態度認真!”軍運會期間崔雯哲和外院其他志愿者一同,在天河機場擔任抵離中心志愿者,任務就是等候接待和送離各個國家的代表團。經過了幾次不太完美的口語交流實踐后,崔雯哲認識到了學習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尤其是作為語言學習者,更要重視語言在平時生活中的運用,不然可能到頭來學的只是“啞巴英語”。
不必盲從明確興趣和需求
對于新進大學的同學而言,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學、陌生的學習和生活節奏可能會讓他們感到迷茫,甚至無所適從。崔雯哲建議:“戰勝迷茫和盲目的最好方式就是忙碌,但不必盲從,先明確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勇敢地去嘗試。”結合自身經歷,崔雯哲認為,學生工作提供了一個可以讓你不斷尋找和發現自己的未來道路的平臺,在和不同學院甚至不同學校的同學接觸的過程中,漸漸會發現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同時,學生工作也能不斷挑戰自己,從“菜鳥小白”一路“打怪升級”,解鎖更多實用技能。
四年的大學旅程匆匆過半,工作中學會的技能和收獲的朋友,成為了她寶貴的財富,也幫助她成為了更優秀的自己。未來,她仍然會是一個果敢且認真的人:想要嘗試就果斷選擇和爭取,不感興趣就主動放棄,做了決定就不后悔不猶豫,一旦選擇了就認真對待,想要達到的目標一定努力去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