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好的青春歲月里,你是愿意拘束于狹小的圈子里?還是大步向前,走向更為廣闊天地?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憑借出類拔萃的表現,成功保研,獲得了令人心動的名校入場券。這樣的成就從來不在于一朝一夕的付出,而在于他們但行前路,無問西東。
吳鵬:以自律照亮前路,用堅持不懈成就輝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保持自律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需要我們長期的堅持與堅守。”土木工程學院17級巖土與地下城市工程6班的吳鵬分享了他對自律的理解。
今年9月,吳鵬獲得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推免資格,并被巖土抗震組錄取為直博生。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無論是否有早簽,他都堅持每天早晨六點起床,去圖書館學習。”吳鵬的室友郭凡表示,“我們都很佩服他的自律。”三年如一日地早起,吳鵬在堅持中收獲了成果,在自律中創造了輝煌。當談及如何才能高效學習時,他坦言:“每一天我都會按時完成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前進。”
“我總是不愿放棄,哪怕只有一點點機會,我也想要去闖一闖。因為一旦放棄,結果只會是失敗。”在大學期間,吳鵬擔任學校結構建模社團的主要社團干部,并參與組織學校的結構建模比賽。曾在比賽前夕,他的模型意外倒塌。面對此番突發事件,他沒有選擇放棄,而是仍然堅持比賽,并最終取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
在吳鵬眼中,勞逸結合比一味地學習更重要:“打籃球可以緩解壓力,適當玩游戲可以益智健腦,聽音樂可以陶冶情操。我在課余時間都會適當地放松,勞逸結合才更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三年的自律與堅持終于帶來了一份滿意的答案。早迎朝陽,晚披彩霞,定會滿載而歸。
張錦:以熱愛擁抱未來,用堅守初心追逐夢想
“現在看似平平無奇的一天,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熠熠生輝。”這是人文學院17級漢語言文學4班張錦的座右銘,也是驅使她在文學道路上一直前行的動力。
三年里,六學期成績排名專業第一、獲得國家獎學金、校級綜合一等獎學金、成功保研至山東大學文藝學專業……張錦的學習成績讓人驚嘆。不僅如此,張錦的干部任職經歷也讓人眼前一亮——校團委、學生會新聞采編部副部長,天文協會外宣部部長,人文學院第一學生黨支部監察委員,班級心理委員,品學兼優的她還曾擔任過新生助班。
用工作去豐富生活,用生活去體驗學習。在張錦看來,工作與學習并不是是相對立的:“我的生活不可能只充斥著學習,學習不是生活的全部,這些工作也算是生活中幫助我放松的一種途徑。”
“為什么能被保研?”——“因為,成績好吧。”看似云淡風輕的回答背后,實則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努力,連續三年穩居專業第一的成績給了她充足的底氣。上課時堅持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沒有課的時間都在圖書館自習,這是張錦學習的秘訣。“有些人說,一個人成功是需要天賦的,但努力和堅持又何嘗不是一種天賦呢?”張錦始終堅信這句話。三年的努力和堅持在她得知保研成功的那一刻,悄然綻放出成功之花。
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而生活也需要慢慢品味。文字之于張錦,是熱愛,是始終照亮著屬于她的那片天的浩瀚星辰。而除去學習與工作,平日中的張錦熱愛閱讀,熱愛運動,也常常身著運動服活躍在田徑場上。熱愛生活,是讓她對枯燥生活保持新鮮感的一種方式。
在校期間,張錦還和同學們一起進行過許多省級項目。在遇到困難時,她與同學一起在黑夜中探討解決方案;在取得成功時,她與同學一起在教室中放聲歡呼。“熬夜加班是常事,品味苦樂酸甜也是常事,但是那段與同學相互扶持的日子卻是一段永遠難忘的記憶。”默默努力的日子可能是黯淡無光的,但多篇論文的成功發表,為她的保研之路點亮了盞盞明燈。
勿忘初心,方得始終。在今后,她也必將用自己的一顆熱忱之心去擁抱屬于她的未來。
文思嬌:以樂觀面對成敗,用持之以恒迎接成長
“不為一時的得而忘形,不為一時的失而妄自菲薄,只有堅持到最后,你才知道你會不會是贏的那個人。”這是鼓勵教育學院17級教育技術2班的文思嬌一直向前的一句話。
曾獲得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優秀團隊(成員),2019年“鏡頭中的三下鄉”優秀攝影獎、優秀視頻獎,校級綜合一等獎學金、三好學生等20余項榮譽的她勝不驕、敗不餒,以“精益求精”為奮斗目標,始終保持嚴謹的態度和刻苦的精神,三年綜合績點排名專業第一。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年的付出使她保研至華中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
除了對學業保持著一顆奮進之心外,文思嬌對科學研究也懷揣著一顆赤忱之心。大學三年期間,她以項目核心成員、負責人兩個身份多次參加科創項目,其項目最終獲得了一個省級獎項,兩個校級獎項。接連的科研訓練,使她逐漸熟悉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長此以往,也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研究思維,為她后續從事更深層次的科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她一直堅信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校內努力學習的同時,文思嬌最喜歡的放松方式就是旅行,她享受并熱愛著這一過程,“旅行是人生的一種修行,在這個過程中,知識與感悟穿梭其中。每一次旅行,都能給我帶來不同的驚喜。”
文思嬌
蝴蝶要在百花園里得到飛舞的歡樂,首先得經歷與蛹決裂的成長。為了讓自己更快地成長,她選擇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保研成功后,她仍然沒有松懈,始終堅持每日記單詞的好習慣。在完善科研項目的同時她還選擇了教育實習,正是實習中的經歷,讓她對于教師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師,為知而教,為識而師。教師在教授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便是為人師長的責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仰望星空,也不忘腳踏實地。不驕不躁,她始終在積累和沉淀中不斷完善和超越自己。
王彤:以堅持譜寫勝利,用科技創新探索未知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高考結束就立志考研直至成功保研,來自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17級安全工程4班的王彤用無數汗水鋪就了她的青春之路。
她曾擔任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團委副書記兼任黨校常務副校長、班級團支書,先后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近40項榮譽。六學期總成績專業第一的王彤向所有人證明,成功離不開計劃和堅持。談及學習,王彤分享了她的高效學習方法:“我認為學習最重要的是堅持、自律和專注。我每天晚上會把當天的學習知識復習一遍,然后制定好第二天的計劃并實施。”同時她還表示計劃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實際情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
夢想的實現不是一朝一夕的,前路雖遠,行則必至。在科研創新方面,王彤曾發表論文一篇,主持國家級創業訓練項目,還被授予發明專利一項。在科研的路上王彤也遇到過許多困難,但她堅持向前,克服了障礙。談到曾經歷過的坎坷,她一笑而過,“在主持國家級創業訓練項目時,在項目制作環節,我發現我現有的知識無法支撐我完成項目的模型,但我不想放棄。于是與老師進行了多次溝通,閱讀了許多相關書籍,最終探索出了解決的方法。”
王彤
或許,不是所有堅持都有結果,但是總有一些堅持,能從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萬朵怒放的薔薇。而王彤,就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青春是我們有權編織夢想的最好時光,這些優秀的保研人,用他們的拼搏將夢想照進現實。逐夢的學子們,趁時光仍在,趁理想未衰,趁一切還來得及,向著心中的月光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