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似火的青春里,她始終堅定“有一份熱,發一份光”的信念,堅守“奮進不斷,拼搏爭先”的精神,用實際行動為自己的大學生活繪制著美麗的星河。
她是胡健貞,一位中共黨員,懷化學院2017級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二班的一名學生,現任懷化市學生聯合會主席,曾任懷化學院校學生會主席。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在第幾層,也永遠不知道上面還有多少層”在胡健貞的不懈努力下,她的綜合成績始終保持在年級前5,同時她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堅持追求個人能力全面發展。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芙蓉學子獎學金、新時代奮斗獎學金、校創新創業獎學金等多類獎學金,國家、省、市級獎項13項,校級獎項30余項。作為學生負責人,組織參與校級以上重大活動幾十余場;作為團隊負責人,連續2018、2019年暑期三下鄉,帶領團隊發表稿件六十余篇,并獲得國家級獎項。其中,在2019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個人獲“優秀通訊員”稱號,帶領的團隊獲優秀視頻獎;還曾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湖南省一等獎(文案類)、二等獎(文案類)、三等獎(廣播類);第十四屆榜樣力量優秀大學生·公益行動獎;懷化學院挑戰杯三等獎;懷化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與校企合作論壇優秀志愿者;被評為2018-2019年度“優秀共青團干部”等。2019年度為主負責人,榮獲湖南省創新創業大賽優秀團隊;2020年作為第一負責人,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國家級立項。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
在分別赴韶山、長沙參加學生代表會議后,胡健貞看到了同齡人的優秀,也改變了對未來的看法。她意識到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同樣的青春年華里,她也能發出耀眼的光,于是志存高遠從此刻在了她的心中,篤實奮進融進了她的身影。對于三年的學生干部經歷,尤其是擔任校學生會主席期間,她談到:有勞有得,如果說不累,那是假的。但作為學生干部,學習與工作緊密相連。每一場活動都是大腦思維碰撞的火花,每一個細節都是絞盡腦汁的把控。經歷了身份的轉變、視角的切換,使得她學會冷靜、遇事沉著。學習與工作兩者的效用是相輔相成的,專業學習中的知識可以運用在工作之中,同等而言,工作中所學到的經驗也可在專業學習中吸收。兩者可以相互促進,一起進步。
付出的努力總會在前行的某一刻與我們相遇。正如胡健貞,她的堅定,她的奮進,她的自律與高要求,最終換來了成功與耀眼。沒有人能無緣無故的成功,她的飛翔源于她苦修出的矯健臂膀。
分清主次,理智取舍
學習與工作如何兼顧是一個相當常見的問題,在胡健貞看來,最重要的是分清主次。所謂的主次,并不是把學習和工作“一刀切”地分為學習重要,或者工作重要。而且根據當時手中兩件事,哪件事更加重要。譬如學校的“書山杯”辯論賽是她從入校以來就在跟的比賽,如果當天是決賽需要她去跟進全場,那么當天的課程學習她會請假,因為那關乎于學校十幾個院部的榮譽、幾十位辯手們的努力被證明的時候,容不得任何差錯。換而言之,如果當天的工作僅僅是一些細碎的瑣事,那么她優先專注于專業學習,工作的事可以請求戰友來進行。所以,分清主次,是她最大的感受。
從委員到部長再到主席,她最大的收獲是心智的歷練。而強大的心智是她前進道路上的依仗與武器,所以我們在平日的生活與學習里,也要多加鍛煉自己,為自己的展翅積蓄足夠的力量與勇氣。
飛揚青春,無私前行
她的青春飛揚火熱,卻也醉心公益,服務他人。她連續兩年參加“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2018年,作為隊員,在整個實踐中隨隊參加了各種活動,在活動中走訪了14個村落,義務支教學生191名,確定一對一留守兒童觀察對象90余名,服務近兩百個家庭,義務支教時間2200分鐘。
她印象最深的活動是2017年的“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她說道:“那時候我們都還是大一的新生,參加兩個團的體驗都很好,現在的自己已經很難有那么純粹、開心的時光了。三下鄉所做的事情很有意義,雖然很熱很辛苦,但大家都很樂在其中,更有價值的是和對的人一起做對的事”。所以希望大家也能多參加志愿者活動,在自己的大學生活里留下一些簡單純粹卻又意義非凡的青春回憶。
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步自有進一步的歡喜。她熠然生輝卻自認仍在起點。在這個偉大而又光明的時代,一定有更寬廣的舞臺等待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