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光是一段神秘而又繁忙的旅程,有人選擇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尋找生命的更多可能性;有人選擇沉迷書海,獲取更多知識;有人選擇參加志愿活動,用愛心和奉獻充實生活;有人選擇參加社團活動,結交能夠共同進步的朋友……也有人選擇加入團委、學生會,成為一名學生干部,在團委、學生會這個更加廣闊的平臺上學習新知識,收獲更好的自己。我校團委、學生會培育出了一屆又一屆優秀的學生干部們,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閃發著光。
朱倩倩:在充實的生活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是外國語學院18級漢語言國際教育一班的朱倩倩受用一生的座右銘。“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困難的是我們選擇用什么將有限的時間填滿,也就是如何做到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她解釋道。朱倩倩在擔任校團委學生干部的同時還參與了各種各樣的志愿活動,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裝飾自己的生活,也在滿滿當當的生活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為我校第十八屆團委書記處學生第二副書記,在繁忙的部門工作中,朱倩倩不僅能夠處理好部門內的大小事宜,還能從容的面對各方面的挑戰。“面對復雜的問題時,我會將其進行分類、大而化小,進而逐一擊破。”在談及如何面對挑戰時,朱倩倩分享道,“這些能力都得益于我在校團委擔任學生干部時所積累下的經驗。最初我一遇到困難、挑戰就不知如何是好,是學生會的學長學姐們一點一點教會我該如何處理這些難題。”朱倩倩面帶笑容地回憶起了這三年在團委擔任學生干部的場景。在工作學習之余,她還會參加舞蹈班等興趣課程來讓生活更加充實,一步步向更好的自己靠近。
回顧所來徑,豪情滿胸襟。過去的堅持與付出給了朱倩倩滿懷的豪情與自信,關于未來,朱倩倩更是早已在心里勾勒好了未來藍圖:投身于考研大軍,去更高的山峰看更多風景;投身志愿活動,去更遠的地方見更好的人;學習傳統文化,眺望遠方的同時不忘來處……問清心之所向,接下來便是風雨兼程、一往無前,前路浩蕩、未來可期!
鐘沅均:用創新精神貫穿生活
“創新無止境,收獲來于行。”是對土木工程學院19級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一班鐘沅均創新精神的概括。在兩年的大學學習生活中,鐘沅均獲取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一項、“格力杯”第十五屆中國制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全國三等獎、湖南省第十四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等四十余項獎項。在創新的路上,他始終以敏于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綜合、勇于創新的態度前進。
創新并不是一種天賦,而是每個人心中的種子。鐘沅均在工作與生活中將這顆創新的種子深植心中,讓創新精神貫穿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擔任校團學辦公室副主任、土木工程學院“太陽E+”十佳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21級養成輔導員的他始終牢記“今日事今日畢,勿將今事待明日。”這句格言警句。“學生干部的工作任務、學習任務、日常生活在本質上并不相互沖突,正是因為這些活動才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實,同時,還能進一步督促我增加工作和學習效率,以此更加合理地分配時間。”鐘沅均說道。
“例如,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能根據志愿者的不同特點特長,分類展開培訓,抓落實、補短板、精能力,通過發揮自身不同優勢,保證學生會部門的高效運轉。”鐘沅均自豪地說道,“每看到一個活動能夠圓滿謝幕,心里就會很開心,感覺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實踐出真知,每一項創新都源于親身實踐。在日常生活中,鐘沅均會從身邊的事物中獲得靈感,“在逛商場時,我會特別注意商場內部的空調運轉情況,將運轉情況和自己在課上學習所得的專業知識相融合,這有利于我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點。”在談到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以及創新能力培養時他說道。融合德智勇勤,創新其樂無窮。
邢舜博:以愛之名,奉獻青春年華
“我們雖然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一些小事。”多次獲得全國“鏡頭中的三下鄉”優秀攝影、視頻獎,湖南省第四屆青年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賽銅獎,優秀青年志愿者等三十余項獎項的優秀學生干部邢舜博用大學三年的時光完美詮釋了這句話。
在被問及為什么會開始成為志愿者時,邢舜博說道:“當初因機緣巧合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總會,在這個部門里,我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策劃一項志愿活動。”隨著對部門工作的日益熟悉,他也對策劃志愿活動有了更深的了解:“策劃志愿活動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個團隊的合作、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為同一個目標奮斗的模樣。”那些一起熬夜、一起奔跑的人是無論多久都不會忘記的存在。從來沒有孤獨的志愿者,因為愛會讓他們齊聚。
懷抱著這份熱愛,邢舜博繼續在青年志愿者總會里默默奉獻著,在大學生涯的第三年,他義無反顧地擔任了我校第十八屆團委書記處學生第二副書記。面對這份更困難、更具有挑戰的工作,邢舜博也毫不膽怯,將奉獻精神貫徹到底。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夠勇于面對挑戰,敢于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多與伙伴們交流溝通,共同為同學服務、為學校服務、為社會服務。”邢舜博對學弟學妹們寄語道。
潮起潮落,奉獻游走世間;云舒云卷,大愛永不停歇。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邢舜博也會一直堅持自己的奉獻之路。
張錦:合理安排時間,在工作中更好地學習
“現在看似平平無奇的一天,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熠熠生輝。”這是人文學院17級漢語言文學4班張錦的座右銘,也是驅使她在文學道路上一直前行的動力。
前三年里,六學期成績排名專業第一、獲得國家獎學金、校級綜合一等獎學金、成功保研至山東大學文藝學專業……張錦的學習成績讓人驚嘆。不僅如此,張錦的干部任職經歷也讓人眼前一亮:校團委學生會新聞采編部副部長,天文協會外宣部部長……品學兼優的她還曾擔任過新生助班。
“為什么能被保研?”——“因為,成績好吧。”看似云淡風輕的回答背后,實則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努力,連續三年穩居專業第一的成績給了她充足的底氣。上課時堅持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沒有課的時間都在圖書館自習,這是張錦學習的秘訣。“有些人說,一個人成功是需要天賦的,但努力和堅持又何嘗不是一種天賦呢?”張錦始終堅信這句話。三年的努力和堅持在她得知保研成功的那一刻悄然綻放出成功之花。
“因為熱愛所以付出,因為付出所以更愛。”學習之余,在新聞采編部的工作張錦也從未懈怠。文字之于張錦,是熱愛,是始終照亮著屬于她的那片天的浩瀚星辰。現場采訪,熬夜寫稿、改稿,在新聞采編部的兩年里,張錦無數次遇到挫折與困難。幸而,那些難熬的午夜與凌晨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身邊,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迎接第二天的太陽。在有文字作伴的路上,張錦從未說過放棄。
“季節總要走向金黃,少年也終將成為寶藏。”在無數個日夜的蟄伏與沉潛之后,閃閃發光她將要奔赴更遠的遠方。
徐智星:歲月漫長,熱愛不止
為了熱愛走過的路,每一步都堅定不移。小時起學習古典舞并對舞蹈產生濃厚興趣,卻因身體原因被迫停止;初二時轉戰街舞,重拾起當初的快樂;加入校藝術團街頭文化部,作為一名非專業生獲獎多次……徐智星的“熱愛之路”,走的不算順暢,卻也未曾迷茫。
“從剛知道大學錄取通知書,我就開始通過查詢迎新群尋找可以練習跳舞的組織了。”徐智星笑著說道,“后來,我就發現了我校藝術團的街頭文化部,當時就感覺自己的舞蹈夢找到了可以寄托的地方。”就像魚兒回到了了水中,徐智星找到了自己可以發光的舞臺。在那里,她可以盡情揮灑汗水、展現舞姿;在那里,都是一群同樣熱愛舞蹈的伙伴,可以一起成長、共同進步;在那里,她擁有了展現自我的平臺……當獲得一個又一個的獎項后,回首過去,徐智星的回憶中滿是部門的生活。
大學兩年匆匆過去,兩年的部門生活給她到來了很多,但同時,她也是部門內不可缺少的“小星星”。作為校藝術團街頭文化部副部,徐智星的生活中不僅僅是練舞,調節成員之間關系、安排練舞時間、確定活動內容……種種稍顯枯燥的工作卻從未打消她的熱愛。熱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隨著她的努力與堅持,部門的生活依舊井井有條,氣氛也依舊熱烈而溫馨。
在熱愛里,平凡的生活好像會發光。當徐智星提起校藝術團街頭文化部時,總是眉眼中帶著笑意,或許用熱愛經營的歲月,終有溫暖的答案。她也將會帶著對部門和舞蹈的熱愛,奔赴下一場山海。
大學生活總是帶著神秘的面紗,無論何時,敢于嘗試,勇于迎接挑戰,終能在大學生活中收獲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