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偉大盛世,沐浴時代春風。青年干部一批一批走進田間地頭,在廣闊的鄉村舞臺上展現青春風采。“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傳承母校“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校訓,挑重擔,啃硬骨頭,以綿薄之力立足方寸天地,寫好基層故事。
畢業前夕,在經歷秋招、券商實習后,經過深入了解工作內容和發展前景,李帥選擇報考成為一名選調生。兩年來,李帥的工作地點換了四處,第一年是駐村鍛煉,當時正趕上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和脫貧攻堅關鍵期,一下村就接手了這兩項重要工作,之后協助單位派駐村的第一書記從事道路硬化、產業扶持等工作。第二年上半年掛職副鎮長期間,分管黨建工作和鄉鎮審計所的建設,下半年在縣審計局掛職鍛煉,根據安排具體協助某縣管企業的審計項目。目前李帥已回到山東省審計廳工作。
勤思好學,做鄉村里的“百事通”
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畢業生,李帥和大批下基層的年輕干部一樣,內心有一團干事創業施展才華的熱火,但也存在著缺思路、缺方法和缺經歷的困擾。他俯下身子、調整心態、勤思好學,踏踏實實當一名農村工作的“小學生”,在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想幾個“怎么辦”中鍛煉提升。他總結出了三個“要”在指導工作實踐。
要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在農村,由于社會階層的多樣化程度高,群眾訴求紛繁多樣。李帥所在工作鎮人口基數大,村落數量多,他需要發放普查須知,宣傳防疫知識,解讀脫貧政策,落實環境整治,研究透政策,應對群眾提出的訴求,基層工作的樁樁件件都更需要接地氣、通民意。駐村和鄉鎮鍛煉一年多來,普查期間李帥負責并完成了兩個管理區一萬余人的人口統計,疫情期間負責一個管理區的三千余條居民信息錄入,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經常根據全鎮統籌安排,做好脫貧驗收和環境整治工作。
要用群眾感受得到的真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眾是經濟社會建設的實踐者,李帥駐村以來,每周至少兩次入戶走訪,與貧困戶交心交談。他幫包的一位老奶奶,子女都不在身邊,李帥經常幫她打掃院子,每次走時老奶奶都會捧出一個蘋果讓他拿著,這種樸素的情感真實流露,讓他感慨萬千。
要用群眾看得見的行動。在鄉鎮工作期間,李帥負責黨建工作,會同黨建辦成員對接縣委組織部,起草黨建方案,參與發展黨員信息錄入、全鎮“三會一課”工作的推動和落實等。他不斷學習黨的最新政策,將理論應用于基層實踐中,緊貼基層實際,瞄準工作目標,建檔案、做臺賬、理材料、傳數據,忙中取樂、充實滿足。工作半年,李帥一共起草撰寫四十余份匯報材料,上傳兩千余條信息。
真抓實干,做業務中的“挑山工”
在走出校園象牙塔到扎根貧困村的過程中,李帥遇到了很多不適,他也在不斷通過學習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相結合,逐漸自我調整,完成了一次“少點書生氣,多點泥土氣”的角色轉變。李帥所工作村的方言難以聽懂,他就通過不斷與當地人民交流,練習自己的方言,像普通話里的“可以”“行”,方言就是“管”。
李帥從沒在鄉村長期生活過,都市的繁華和所駐村的清貧形成較大反差,在向鎮領導請教后,他慢慢體會到,不能接受農村的艱苦條件是因為姿態放得不夠低,心態沒有完全調整到為基層服務中去。于是,他下定決心要融入其中,真正做到為民解憂。于是,他開始學習當地方言,整理了一個“方言學習本”,試著跟普通老百姓嘮家常。經過一年的實踐,李帥已經熟悉了當地方言,完全可以跟上老百姓的節奏和語言進行交流。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進入縣局鍛煉以來,根據審計局黨組安排,李帥作為小組負責人帶領團隊開展某縣管企業的審計項目。李帥說:“如果只有求學時積累的書本知識,面對新的挑戰也會懵圈、會發怵,還是要勤快一些,請教前輩指導,并且自己肯下功夫仔細琢磨。”在遇到問題時,李帥向前輩請教經驗時,學到了“審計人要有敢打敢拼的優良作風,也要有‘細嗅薔薇’的敏銳意識,輕傷不下火線,不斷攻堅克難”。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李帥學著克服畏懼心理,以干代訓,看報表、翻賬本、查實地、約座談,不斷攻克工作中的“婁山關”“臘子口”,做到“執審為民”,守護好曹縣人民的“錢袋子”。他自己要做一名新時代審計工作的“挑山工”。
掛職工作的鐘口村黨群服務中心
兩袖清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清正廉潔是年輕干部的底線,也是不可逾越的紅線,李帥說:“作為青年審計干部,要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做人,牢記自己的審計廉政格言,利劍高懸,嚴守紅線。”在蘭大的研究生學習生涯,“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校訓一直指引著他不斷前進。他把在母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應用到工作中,奮斗在基層一線。
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作為一名選調生,李帥在基層這方舞臺秉持決心、恒心和虛心,在學思踐悟和奮發有為中踐初心、強體魄、長才干、創事業。躬耕深野處,芳華恰自來,讓青春之花在廣袤的齊魯大地上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