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這個團結的大家庭里有很多王老師,但我們這里所說的則是計算機學院10級輔導員王海龍老師。也許有很多人對他都不是很熟,可是在計算機學院里,王海龍這個名字可謂是“院喻人曉”。
王老師對待工作任勞任怨,盡職盡責。自從2006年從北師大研究生畢業后,他就一直在我校計算機學院擔任輔導員一職。上班不久,他就因工作需要,被派到了條件相對艱苦的昌平校區接手了2006級新生工作。這一接手就是四年。看到06級莘莘學子都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他才開始接手別的年級。王老師經常說:“我要對06級學生負責,我對他們最熟悉,所以要把他們一直帶下去,直到送出校門。”所以06級學生對王老師的感情也非常深。在畢業聚餐會上,一位同學舉著酒杯深情地說:“王老師,您帶我們四年了,您在入學教育上講的——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勤于思考,勇于創新’、要‘關心社會,投身實踐’,這幾句話一直鼓舞著我們,這四年來,您一直激勵和關心著我們,看得到我們的努力和付出,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使我們這四年過得很充實,收獲了很多,更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謝謝您。”現在每年教師節、春節,他都能收到很多學生的祝福。王老師參加工作以來,還參與了國家和學校的多項重大活動。作為志愿服務主管,他曾參加了08年的奧運會和殘奧會,還參與了學校的本科教學評估。因為新大學籌建工作的需要,他還被抽調到學校慶祝活動辦公室工作了三個月。在學院,有關學生的工作他幾乎都負責過,團總支、學生會、就業、獎勤補貸、黨建、社團等等。哪里有需要,哪里缺人手,他就到哪里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并且兢兢業業,盡量把工作做到最好。當然,王老師也獲得了很多榮譽,包括優秀輔導員、志愿服務先進個人、“三育人”先進個人、本科教學評估先進個人、優秀黨員等等。當我們問他:“您最看重的榮譽是什么?”王老師微微一笑,說:“這些榮譽都是我應該做的事情,我最看重的是學生能在我的幫助下健康成長成才,作為老師,作為輔導員,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
王老師為人真誠,性格隨和,其實他還有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一面,就是喜歡和學生在一起,喜歡和學生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問題。幾乎學校的每個地方,都可以成為王老師和學生交流之所,辦公室、教室、食堂、操場、圖書館、宿舍、道路上。隨著溝通渠道的多樣化,辦公室電話、手機、QQ、飛信、郵件、微博都成為了他與學生積極溝通的工具。很多同學都知道,王老師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有些學生凌晨兩點發燒了,打電話給他,王老師毫不猶豫,帶著學生直接去了306醫院。還有學生晚上12點多打電話過來,說他們宿舍發生了矛盾,王老師二話不說,直奔宿舍而去,直到矛盾解決才回家。這都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很多同學也知道,王老師很晚才下班,所以經常晚上九、十點還有學生到辦公室找王老師咨詢事情、處理問題。于是就經常有學生問:“王老師,您不回家嗎?”王老師有點反應不過來,回過神兒來才回答說:“我不回家嗎,呵呵,我家就在學校,回去很方便。”王老師經常說:“學生的事情沒有小事,一件小事也可能引發為大事,大意不得。”
80后、90后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都有鮮明的個性,活躍的思維,接受新鮮事物快,但同時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依賴性較強,吃苦精神不夠,面對這樣的教育群體,王老師也是煞費苦心,經常思考解決之策。他開展了多次學風調查、就業調查,進行了多項研究,發表了數篇論文,并把研究成果應用到學生工作中去,用于指導實際。
我們有時會問:“王老師,您從事學生工作多年,面對這個群體,付出了很多,有時候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您不覺得累嗎?”王老師思考了一會說:“學生工作是我的工作,我愛這份工作,我愛學生,你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天使,都是一件藝術品,你們需要的是彌補上翅膀和不斷雕飾自己,你們都將是人才,老師愿意為你們的成長成才服務。看到你們長大了,成熟了,成才了,即使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也許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感人肺腑的故事,但這就是我們的輔導員王海龍老師,一位可親、可敬、可愛的兄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