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新疆天山雪,漫步北大未名湖。一位笑容陽光、目光如炬的哈薩克族青年奔跑在北大校園里,奔波在志愿服務中。在充盈著無限可能性的大學時光里,他將青春傾注于志愿行動。他是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北京大學第22屆研支團團長、北京大學2021年學生年度人物——葉山·葉爾布拉提。
2017年夏天,葉山報名參加了“SOAR翱翔青年領袖計劃”,和一群來自北大、西安交大、香港理工大學的年輕人一起踏上了前往西安的旅途。他們的目的地是一家關愛智力障礙人士的服務機構,那里生活著一群實際年齡遠長于他們,心智卻僅具幼童水平的“大小朋友”。
在這家服務機構里,葉山與他的“大小朋友”們共同生活了一整天:運動、吃飯、做游戲、協力完成精美的珍珠畫……一張張洋溢著純真笑容的面孔讓葉山的心中泛起漣漪,那是被需要和信任帶來的奇妙滿足感。葉山說,從那一天起,他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顆志愿服務的種子。
回到學校之后,葉山選擇加入北京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他的第一個志愿項目“音畫夢想”,旨在為就讀于朝陽區安民學校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藝術創意類課程。
每周五的下午,葉山和小伙伴們會搭乘近一個小時的公交車來到這里,為學生們帶來生動的情景式藝術課。葉山與組員們通過設立不同的問題場景,希望能讓孩子們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培養孩子們應對實際困難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將藝術投射進現實”,給孩子們的生活涂抹上繽紛的色彩,是葉山質樸美好的愿望。
“志愿者的志愿者”
有些志愿服務的過程,雖然細小,但葉山仍然津津樂道:
國慶70周年現場觀禮臺邊,認真學習推輪椅上下坡的方法;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會場,守在警戒線旁維護秩序;北京冬奧會冰壺的比賽場館出入口,和志愿者小伙伴們向觀賽觀眾說出一聲聲“歡迎觀賽”、“請攜帶好隨身物品”……
葉山說,他也是志愿者的志愿者。
如何完善志愿者們的組織聯絡和后勤保障工作,也是葉山常常思考的問題。他耐心打磨志愿服務中的每個細節,從過往的經歷中仔細梳理經驗:
在“音畫夢想”支教項目中,葉山擔任高校委員,主動協調各方面事務,為支教志愿者們做好備課安排與后勤工作;
在北大校慶120周年紀念活動中,葉山與同學搭檔,為全校2000多名校慶志愿者分配點位,橫縱向建立溝通渠道,以保證活動的有序開展;
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葉山統籌志愿者們的組織培訓工作,幫助每一位同學順利上崗……
有時候,志愿也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取舍:葉山為參與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志愿服務,毅然放棄了出國的交流機會。但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的彩排現場,當從觀眾看臺的縫隙之中瞥見威武雄壯的解放軍閱兵式方陣經過時,葉山振奮不已。那一刻,他體會到自己與整個國家和民族同頻共振,不再為自己的“舍”感到遺憾。
鏗鏘有力的正步聲中,那一刻的肅然起敬,那一刻小我與大我的呼應,讓葉山不久后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我從新疆來,我到新疆去!”
葉山和小伙伴們創辦過一個叫做“未名阿達西”的微信公眾號。作為北大新疆招生組的線上窗口,公眾號創立的初衷便是向大家展示生活在燕園的新疆學子風貌和希望。隨后,葉山又與同學們籌建起學生西北研究發展協會,逐步凝聚了一群熱愛西北、關心西北的同學。
2019年夏天,葉山帶領著協會成員一行前往南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和田皮山農場中學支教。這所中學的校長提出了一個葉山未曾預料的期望:“希望你們不僅僅來支教,更要把皮山農場中學的故事講出去,讓更多人知道,讓更多人來看看一所中學是如何扎根在沙漠邊緣的!”
校長的愿望與當地熱情的干部群眾們對于辦好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深深觸動了葉山。生于斯,長于斯,葉山對于新疆這片土地所賦予他的一切也心懷感恩。于是一年后,他放棄了接受國際化教育的機會,懷揣對志愿服務與回報家鄉的信念,選擇作為北京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回到家鄉,度過他的“本科第五年級”。
這一次,他來到廟爾溝中學,這是一所坐落于天山腳下的鄉村學校,也是烏魯木齊全縣唯一的一所高中。學校吸納了許多周邊村莊農牧民的孩子。
葉山說,廟爾溝中學仿佛是祖國母親手指尖的一小段毛細血管,它雖然細小,雖然沒有主動脈那么澎湃,卻依然在祖國的呵護下蓬勃有力地跳動著。
在支教歲月里,先后擔任過高中思想政治、數學和英語三科老師的葉山,授課風格廣受孩子們的喜愛與好評。
一次課堂上,有個學生問葉山:“老師,什么叫‘讓全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葉山通過教室環境、硬件設施等案例給學生作了生動細致的講解。講述過程中,他突然意識到,研究生支教團不正是“讓全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一項鮮活實例嗎——研究生支教團項目恰恰是推進縣域教育綜合改革的有利舉措、培養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抓手、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初心和承諾。
在葉山的支教日記中,他這樣寫道,“我嘗試著和孩子們一起討論身邊城鎮日新月異的發展;討論國漫的崛起與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討論為什么要在學校設立‘光榮榜’……當思政課和周圍的生活場景緊密相連時,書本上的一句句理論便躍然紙上。”
廟爾溝中學的黨支部書記曾對葉山和他的研支團隊友們說:“你們知道為什么對于那些學習基礎薄弱、也不太愿意努力的孩子,學校依舊要拉著他們往前走嗎?因為我們希望讓這些孩子們度過三年正常的高中時光,讓他們成為這個社會的動力而非阻力。”這個在祖國神經末梢的黨支部,就是一個堅強的戰斗堡壘,培養著、保護著、深愛著那片鄉村的孩子們。直到今天,葉山仍然清楚地記得書記眼神中的堅定。
本科階段,依托北京大學的各類交流項目,葉山有機會去到以色列、吉爾吉斯斯坦、日本等國家交流學習,這極大地開拓了他的視野。支教時,他也常常鼓勵同學們勇敢追夢,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如今葉山成為了北大馬院21級碩士黨支部的黨支書,他期待這個小小的黨支部能夠傳遞一種共振,持續地溫暖身旁的每一個人,“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
“祖國需要處,皆是我故鄉”
關于未來,葉山期待著在祖國大地上一如既往地“做一名志愿者”。正如他在2021年北京大學年度人物答辯會上的結尾時所說:“祖國需要處,皆是我故鄉。”
正如在即將結束支教生活之際,一位學生在給葉山的告別信中寫道的那樣:我一定要走向更好的人生,遇見更好的自己,大家也會!期待下一次相見。各自努力,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