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走出大山的“橋梁”
“我現在回想起支教的時光,依然感到歷歷在目。”山東大學第23屆研支團團長閆邵航跨越了4000公里,來到新疆伊犁——對他而言只存在于歌曲和影視劇中的地方。初到伊犁伊寧縣,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遠處的皚皚雪山、悠悠草原和晚上10點還掛在天邊的太陽,還有班級中的孩子們對一切充滿好奇、渴望的眼神。
課堂上,他身為學校二年級七個班的科學老師,有時會覺得自己是一本《十萬個為什么》。小朋友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刨根問底的好奇有時甚至會影響課堂的進程,但閆邵航還是會耐心解答每一個問題,也會安排主題課程講解我國科技成果,比如“神舟”“長征”“問天”等中國航天命名中的中國浪漫。他希望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求知的種子,更希望他們中有人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摘到真正的星辰。
課余時間,閆邵航也會精心組織活動、設計項目,為邊疆地區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他通過心巢信箱的方式獲取孩子們的成長煩惱,并一一回信予以解答,還搭建起山大附中和支教地的聯系,帶領伊寧縣的孩子們通過書信交流看看外面的世界。除此之外,閆邵航還會利用周末時間走進社區的“紅領巾小課堂”,給社區兒童開展多種類型的興趣課程,豐富了社區孩子的周末生活。
閆邵航也不忘作為一名“巖土工程”專業學生的本職工作。他實地感受了當地的交通,看了著名的果子溝大橋和獨庫公路,還專門去了埋葬著為獨庫公路建設奉獻出生命的128位烈士的喬爾瑪烈士陵園。看著蜿蜒曲折的公路和連綿的懸崖峭壁,閆邵航更加感受到當地條件之艱苦、施工難度之大,但給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無疑是大多數在墓碑下長眠的都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
談到這段經歷,閆邵航說:“先輩們為了工程建設,為了當地人民的幸福生活,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站在一塊塊墓碑前,我深受先烈精神鼓舞,更堅定了要將所學所悟回報祖國交通事業的決心。”“七一勛章”獲得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模范村黨支部書記買買提江向研支團成員表達感謝。他說:“希望能有更多優秀的畢業生走進大山,持續傳遞教書育人的初心,為西部大開發和鄉村振興奉獻青春力量。”
在回到山大前的最后一節課上,閆邵航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歷,告訴孩子們,不論今后大家走向何方,都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努力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他還給每個班都留下了明信片,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快樂成長。
閆邵航說:“在新疆伊犁度過了一年不長的時間,但這一年之中我做了最有成就感的職業,遇到了最活潑可愛的孩子們,見證了‘基建狂魔’在西北邊境的壯舉。我相信,學生不會忘記我們,這片土地不會忘記我們,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這碩果累累、滿載而歸的一年。”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扎根團場雖然辛苦但成就感滿滿
- 畢業于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的胡善良,自2021年成為西部計劃志愿者以來,服務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三十八團
- 11-06
- 請把我派到艱苦的地區去
- 饒恒源,云南保山人,2017年西部計劃志愿者,曾服務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瓦提縣人社局
- 11-05
- 滾一身泥巴 煉一顆紅心
- 浦偉,貴州畢節大方人,2021年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于清鎮市犁倭鎮人民政府。
-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