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學子三下鄉:臨材料就業境,品材料發展況
第一方面為全國材料個人就業情況,經過對個人就業的調查數據分析可得,關于就業方向,材料專業畢業后選擇的就業行業前三為電子技術、汽車、家具,其中選擇第一的行業的為電子技術,占比達到1.9%。材料專業的畢業生,從事職位最多的前三為質量檢測、銷售、工藝工程師,占比分別達到8.5%、6.0%、4.0%。除此之外,生產管理、項目經理、工程總監、工人、教師、文員、市場這7個職位成功入選材料專業從事職位前十。同時,調查數據顯示,關于薪酬,材料專業畢業后的平均月薪為10330元。相比其他專業,則是 高出15%。而且,不同畢業年限的薪資,也有一定差異。1年以內的畢業生能拿到的平均月薪為8k元,工作1-3年內的平均能拿到10k元/月。另外,工作3-5年、5-10年和10年以上的,平均能拿到的分別為13k、17k、24k元/月。而且,在就業率方面,調查顯示,2017~2019屆的本科畢業生中,材料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排到第33名(共統計55類)屋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而2019屆材料類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為91.5%。當然這個只是統計就業情況,所以也包含沒有從事材料類工作的情況。而材料類專業在就業率排前50的專業里面,是沒有的。所以整體來看,材料類專業的就業前景和錢景,均屬于中等水平。第二方面為全國材料個人所在單位發展情況。經過調查,結果如下。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迅猛,2010-2018年中國新材料產業飛速發展,市場規模由人民幣0.7萬億元增長至人民幣3.9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3.9%。2011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總值為0.8萬億元,到2019年增至4.5萬億元,同比增長15.4%。對于薄膜材料的調查顯示,我國材料薄膜產業增速平穩,2010-2017年我國材料薄膜產量由799萬噸增加至1570萬噸,年均復合增速達10%。快遞包裝薄膜將呈現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發展趨勢,同時背光模組光學膜將趨于高亮度化、薄型化、輕量化、高色域化發展。對于半導體材料、節能玻璃材料和陶瓷材料的調查顯示,半導體照明產業形成了從上游外延材料生長與芯片制造、中游器件封裝到下游集成應用的比較完整的研發與產業體系,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節能玻璃材料產業規模達300億元;主要功能陶瓷元器件產品的產業規模增長到250億元。再看國內上市企業排名前營收及毛利率的排行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以鋼鐵、有色、水泥、石化等傳統材料企業為主,收入來源也主要為傳統材料,新材料收入貢獻較小;毛利率前20名.則出現了較多新材料企業。尤其是理電池相關的正負極、隔膜材料的生產企業.說明新材料產品的利潤空間較為可觀,其中,寶鋼股份、江西銅業,中國鋁業、河鋼股份、紫金礦業、鞍鋼股份、銅陵有色、華菱鋼鐵、海螺水泥、馬鋼股份為前十,可見這些公司的發展趨勢較好,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經過以上的第二方面全國材料個人所在單位發展情況調查,同時綜合近年以來的材料單位的發展情況來看,高新技術發展促使材料不斷更新換代,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關鍵基礎材料提出新的挑戰和需求,同時材料更新換代又促進了高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綠色、低碳成為新材料發展的重要趨勢,新能源產業崛起,拉動上游產業如風機制造、光伏組件、多晶硅等一系列制造業和資源加工業的發展,促進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等輸送與終端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新材料研發模式變革成為關注的重點,依賴于直覺與試錯的傳統材料研究方法已跟不上工業快速發展的步伐,甚至可能成為制約技術進步的瓶頸。因此,需要革新材料研發方法,加速材料從研發到應用的進程。從而,新材料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推動新材料的產品最終實現多功能化、高性能化、智能一體化,進而提高新材料產品的附加值、提高其市場綜合競爭力。同時,調查結果還顯示,國內新材料的發展趨勢為:逐漸向高端、健康、綠色方向發展,電子信息、鋰電池產業新材料有望加速增長,高強輕質合金新材料可能得到大規模應用,同時,電子功能材料,表面功能(納米)材料,功能玻璃材料,先進碳材料,高端金屬材料,生態環境材料方面的材料單位在近年來的呈現出良好的增長趨勢。綜上,得出結論,近年來全國材料個人就業情況良好,就業前景而言,屬于中等水平;近年來,全國材料就業單位發展趨勢良好,新材料方面單位發展迅猛,呈現出較猛增長的勢頭,并且持續增長。
作者:王修琎 來源: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