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璐 謝子欣)為了更好地展示長沙綠道建設現狀,幫助市民更好理解長沙綠道的建設目的和使用方法,探索圍繞“讓城市融入自然、讓自然涵養城市”的主題,為市民發聲、為政府宣傳的目標。湖南工商大學的“碳”路領跑者實踐團隊于7月6日至9日前往長沙市岳麓區進行實地調研,通過實地調研測量、問卷調查以及街頭采訪等形式了解當地綠道建設規范情況以及市民對慢行通道的需求和建議,最終提出惠民、利民、為民,建設美麗中國的建議和辦法。
圖為麓山南路長沙綠道測量
此次活動的第一站是長沙市岳麓區麓山南路。團隊首先對麓山南路的阜埠河路口的一段慢行通道進行測量研究,獲取了慢行通道的長度、綠化帶寬度、長沙綠道寬度、路障高度等相關數據資料。經測量發現,該地段的慢行通道建設符合建設標準。但是,路障高度僅僅只有0.66米,遠遠小于建設標準。并且路障破損未得到及時處理,嚴重地影響人員通行和城市美觀。
之后團隊在麓山南路地鐵湖南大學站附近進行再一次測量,測量發現慢行通道中,長沙綠道存在被綠植或者建筑物(如地鐵站)占用的情況,綠植面積最大的占比達到60.36%。并且還存在大型樹木的枝干彎折部分距離地面較低的情況,對來往人群造成一定的威脅且極大地影響了慢行通道的使用。部分建設在人行道上的慢行通道,其距離盲道的長度僅為19.5厘米,盲人活動范圍較小,盲人的安全得不到確切的保障。
圖為金星北路慢行通道全景
下一站是長沙市岳麓區市政府附近的金星北路、杜鵑路。團隊通過測量獲取路段的綠道寬度、人行道寬度、綠化帶寬度,作為《長沙市碳達峰實施方案》“10+10+10”中長沙市岳麓區的示范區,金星北路的慢行通道的綠化率為74.79%,綠化覆蓋面積較高,環境優美,充分滿足周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杜鵑路和杜鵑路金星路口的綠化率均大于30%,符合建設規定。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團隊成員積極參與對慢行通道的調查,同時主動地體驗了慢行通道為市民帶來的便利,切身地感受了慢行通道帶來的安全感與舒適感。
最后一站,團隊選擇在長沙市楓林三路進行線下訪問。街頭采訪不僅能夠為團隊后續工作提供現實依據,也能通過實踐小隊作為媒介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慢行通道是供給行人步行或騎行的慢行空間,慢行通道的建設也是綠色交通系統建設的主要成分。其中,長沙綠道就是此次調查中慢行通道的一部分。
隊員街頭采訪
“您之前對慢行通道是否了解?”“您認為現在的慢行通道存在著哪些問題,例如數量太少、衛生設施……”訪問過程中,團隊成員與沿路居民密切交流,普及慢性通道概念和長沙綠道的使用對象,了解居民使用的情況、傾聽使用過程中遇到的不便,記錄慢行通道不規范使用行為和現象。
“如果綠道建設得好我當然支持”“我也有主動了解過長沙綠道”“我每天都會使用長沙綠道”這些是來自附近居民的回答,居民們在回答問題時都主動配合隊員工作,積極思考隊員提出的問題,真心提出困惑和建議。團隊隊員細心記錄下每一個市民對綠道的需求和問題,隊員整理篩選完畢問題和意見后上交給政府相關部門,這將為政府以后開展綠道建設工作提供的辦法和意見,這次活動開展的情況和效果都充分展示出市民對于政府工作的支持和關心。
2023年暑假,湖工商學子的實踐活動也告一段落,城市慢性通道是市民生活出行不可或且的部分,同樣慢行通道的完善和城市綠道的發展也會為城市生態文明的發展提供助力。此次活動團隊得到了社會及學校的廣泛支持,相信他們能夠秉持初心使命,懷揣赤誠之心投入到之后的實踐和生活中。
圖為團隊隊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