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銅陵7月2日電(通訊員 侯青杉 馬俊偉)鄉村孕育了人民,人民亦要去反哺鄉村。為了讓大學生提高綜合能力,將理論結合到實際之中去,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出知識分子的作用。7月2日,安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護詩畫,同筑鄉村”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魏家莊,調查并了解鄉村居民的生活,并為鄉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出謀劃策。 來到魏家莊后,隊員們和村長組織了當地的村委居民召開了“關于鄉村振興,促進鄉村發展”的會議。在會議中,隊員們和村委干部進行了友好的交流和探討,了解到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以及繼續發展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在會議中隊員和村委干部集思廣益,最終在會議結束時總結出了解決方案,并決定在今年下半月份開始試行。 通過這一次會議,隊員們了解到不少困難戶已經實現了脫貧,居民已經全面邁入小康生活,所有居民的家中都有供電和供水,大部分的居民的屋舍都已經重建翻新。隊員們拜訪了幾家居民,發現居民家中不少都是剛裝修好的新房子,家具和彩電也都是剛剛換新?梢娊鼛啄陙,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著不小的提升,鄉村振興計劃也落實到位。 然而居民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沒有停止,而事關村子的發展, 依然存在的不少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就是,村民的農作物大多都是散賣,這樣往往價格不高,而且如果不能及時賣掉過剩的農作物,那些糧食就會在不久之后開始腐爛,而這對于村民來說又是一筆巨大的損失。由于這兩點原因,導致村民所付出的勞動并沒有實現對等的價值,從而使得村民在農業方面上的收入過低。 在會議中,隊員們和村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探討,最后得出兩個方案。首先要想解決無法賣出大量過剩農作物的問題,就是要解決市場的問題。雙方一致認為如果能聚集所有村民過剩的農作物,直接和城里的商場建立供貨的渠道,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商場可以作為穩定的銷售對象,每日的需求量也很大,能保證村民的收入穩定,農作物也可以盡可能的賣出。 而對于農作物的收入價格過低的問題。隊員們認為可以通過分類的辦法,區分出優劣的農作物,并以不同的價格賣出。相比較之前的賣法,分類分價的賣法可以避免由于優質農作物因為劣質農作物的存在而拉低價格。同時,隊員們通過互聯網查閱了資料,發現,村中的不少農作物的品質不錯,可以進行宣傳包裝,打出屬于自己的品牌。 會議結束后,隊員們跟著村干部走訪了部分村民。村民的家中已然煥然一新,可見鄉村振興給村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隊員們向走訪的村民們詢問了一些關于鄉村振興的看法,知曉了了村民大部分都對鄉村振興有所了解,隊員們在他們的認知上進行了講解和補充,讓村民更好的了解什么是鄉村振興。 這一次的暑期社會實踐隊員收獲頗豐,當面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隊員們逐漸可以將自身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之中,通過自身專業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上的問題。同時,在此次社會實踐之中,不僅是隊員們實現了自我價值,村民們也在此次實踐之中有所收獲。當然,實踐隊并不會止步于此,接下來還會前往更多的村落,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