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至2月12日,山東大學青語宣講團的12名青年學子,開展了以 “弘揚沂蒙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為主題的沂蒙精神志愿宣講活動。此次活動以“學—踐—講—研”的創新模式為依托,成功搭建起“理論+實踐”的雙軌傳播平臺,讓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一、理論學習:夯實精神根基活動伊始,團隊成員便前往臨沂市沂蒙精神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實地參觀學習。在講解員的生動講述下,大家深入了解了“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的深刻內涵。通過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方式,團隊成員們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沂蒙精神的理論體系。在學習過程中,成員們認真撰寫了學習筆記,并拍攝制作了微紀錄片,記錄下這段珍貴的學習歷程。
二、多維宣講:凝聚思想共識宣講團積極創新宣講形式,采用“鍵對鍵+面對面”的立體傳播模式,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講活動。
宣講進校園:深入家鄉周邊中小學課堂,開展沂蒙精神宣講活動,讓青少年學生深刻感受到沂蒙精神的偉大力量,更好落實“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
社區微宣講:深入基層社區,開展“小板凳課堂”活動。在社區的廣場上,成員們與居民們圍坐在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沂蒙精神的內涵和新時代臨沂的發展變化。活動中,還設置了“百姓說變化”環節,邀請居民們分享自己身邊的故事,讓宣講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警營共建:與基層派出所合作,舉辦“沂蒙精神與新時代人民警察使命”主題沙龍。在沙龍中,宣講團成員與民警們共同探討如何將沂蒙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增強了民警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調研實踐:深化認知理解為深入了解公眾對沂蒙精神內涵、傳播現狀的認知,傳承沂蒙精神方面的意愿,以及更好地檢驗與反思宣講效果,青語宣講團開展了問卷調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收集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反饋,旨在全面剖析沂蒙精神在傳播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為后續提出針對性的傳承與推廣策略提供數據支撐。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深刻認識到沂蒙精神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永恒的精神力量。”宣講團隊長何蕊同學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有責任將沂蒙精神傳承下去,讓它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團隊成員們紛紛表示,未來將繼續關注沂蒙精神的傳播和發展,計劃在暑假期間開展“重走沂蒙革命路”實踐活動,并開發“紅色研學”課程,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同沂蒙精神。
青語宣講團通過這次活動,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沂蒙精神,也讓自己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他們用青春的力量播撒紅色火種,為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多元化的宣講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參與者將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沂蒙精神的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形成對紅色文化及中國共產黨革命歷史的深刻認識,增強文化自信和歷史使命。同時,項目將有效促進沂蒙精神的廣泛傳播與深入傳承,實現目標群體的廣泛覆蓋,包括但不限于中學生、青年知識分子、高校學生以及村社青年,使更多人群能夠了解并認同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來,團隊將探索并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沂蒙精神傳承與發展機制,包括宣講團隊建設、實踐活動模式創新、宣傳推廣策略等,將宣講活動和實踐活動常態化、制度化,為持續推動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