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遺,感悟其中
“人類文化的悲哀,是低俗的易傳、高雅的失傳。”木心的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傳統文化傳承的困境。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許多傳統藝術逐漸被遺忘。然而,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有責任守護并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讓它們在歲月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作為一種擁有千年歷史的中藥材同時它的制作工藝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阿膠不僅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更凝聚了無數代人的智慧與心血。為此,曲阜師范大學非遺探查實踐隊于1月15日在山東省聊城市與非遺進行邂逅,我也有幸踏上了一場探索阿膠非遺文化的奇妙之旅,深入了解其制作工藝,這讓我對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匠人精神以及傳統技藝和現代工藝的結合發展有了深刻的感悟。
阿膠,源于東阿,以驢皮之精華,經多道工序精心熬制而成。自古以來,阿膠就被譽為“補血圣藥”,是滋補強身的佳品。在參觀中國阿膠博物館的過程中,我親眼目睹了驢皮奇跡般地蛻變為阿膠的過程。匠人們精心挑選驢皮,經過浸泡、去毛、熬煮、過濾、濃縮等多道工序,最終制成色澤晶瑩、質地細膩的阿膠。整個過程繁復而嚴謹,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正如古語所云:“匠心獨運,方能成器。”阿膠的制作工藝,正是匠人精神的生動體現。
在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阿膠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首先,阿膠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不僅是一種藥材,更承載著中華民族對健康、長壽的追求;古代時,阿膠便是宮廷御用的滋補佳品,許多文人墨客也在詩詞中贊美阿膠的妙用;如今,阿膠依然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現代人養生保健的必備之選。其次,阿膠的制作工藝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匠人們憑借精湛的技藝,將普通的驢皮轉化為珍貴的阿膠,這一過程充滿了創造力和想象力。每一塊阿膠都是一件藝術品,蘊含著匠人的智慧和心血。
探索阿膠非遺文化,讓我對非遺傳承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非遺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傳承非遺,不僅僅是保護一種技藝或文化形式,更是傳承一種精神、一種價值觀,阿膠非遺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一代代匠人的堅守和努力,他們用心血和智慧,將這一古老的技藝傳承至今,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阿膠帶來的健康與美麗。在非遺傳承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學習技藝本身,更要領悟其中蘊含的匠人精神和文化內涵,將其融入到現代生活中,讓非遺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實踐還讓我意識到,非遺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任重道遠。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傳統技藝面臨著被遺忘或失傳的危險。阿膠非遺文化雖然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和傳承,但仍需我們共同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阿膠,讓這一古老的技藝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光彩。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宣傳和推廣阿膠非遺文化,如舉辦阿膠文化節、開展阿膠制作體驗活動、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等,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阿膠的魅力。同時,我們還要注重阿膠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將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開發出更多符合現代人需求的阿膠產品,讓阿膠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此次探索阿膠非遺的實踐之旅,讓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學到了阿膠的制作工藝和相關知識,更深刻領悟到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傳承意義。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非遺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光彩。未來,我將繼續關注和支持阿膠非遺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阿膠非遺文化一定能夠代代相傳、源遠流長,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永不磨滅的璀璨明珠。
作者:紀新宇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紅色永傳承,墻繪續新章
- 在寒假期間,中國礦業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紅色文化永傳承,特色墻繪續篇章“團隊的團隊成員分別返回家鄉,調研鄉村墻繪,并采訪居民,
- 02-08
- 非遺拓片傳古韻,匠心筑夢助振興
- 寒假期間,我有幸走進泰山非遺體驗館,親身體驗了拓片這項古老的非遺技藝。在墨香與紙韻的交織中,我不僅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 02-08
- 尋根溯源,領悟阿膠奧妙
- 在東阿的實踐經歷一晃而過,猶如一場穿越千年時光的文化之旅,讓我看到了東阿阿膠的蓬勃發展,也了解到阿膠對東阿經濟發展的重要帶動作
- 02-08
- 看商河鼓子秧歌,傳千年不息精神
- 在中華文化的浩瀚長河中,民間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與民族的精神。商河鼓子秧歌,作為齊魯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以其粗
- 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