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莆田學院“碳尋常口,綠繪新章”實踐隊懷揣著對生態文明的熱忱,奔赴相關地區開展生態調研活動。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一線探尋生態與經濟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碳匯林實地勘查:在密林深處探尋生態與經濟的平衡
抵達目的地后,實踐隊第一時間深入碳匯林。隊員們與林業專業人員和資深村民攜手,穿梭在茂密的樹林間, 隊員們積極與專業人員交流,深入探討碳匯林的種植技巧、維護要點,以及林業碳票的交易情況 。
一位資深村民指著一片樹林感慨道:“這些樹就是我們的寶貝。以前只知道它們能賣錢,現在才明白,它們對環境的重要性。”隊員們深受觸動,這片碳匯林不僅是自然生態的守護者,更是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鍵紐帶。他們深入探尋碳匯林與周邊產業的契合點,梳理從種植培育到碳匯交易的全產業鏈脈絡,構建起碳匯林綜合發展的認知體系,為生態與經濟的融合發展尋找新機遇。

(圖為實踐隊查看碳匯林基地簡介 程章攝)
兩山學堂生態展示館溯源:感悟“兩山”理念的落地生根
在兩山學堂生態展示館內,實踐隊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觀看每一份資料、每一張照片。當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在當地的實踐軌跡逐年展示時,隊員們不禁感嘆:“原來這些年這里的變化這么大,從生態環境到經濟發展,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這理念真的太有前瞻性了。”
通過比對歷年生態數據與政策更迭,隊員們具象化地感悟到“兩山”理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歷程,精準捕捉到鄉村生態經濟轉型的關鍵節點與創新路徑,筑牢了生態發展的理論根基。

(圖為實踐隊參觀學習兩山學堂相關資料 程章攝)
清語臍橙種植基地調研:挖掘產業振興的綠色密碼
在清語臍橙種植基地,隊員們戴上草帽,跟隨基地負責人穿梭于臍橙林間。他們觀察著臍橙樹的生長情況,詳細了解林下經濟的多元業態。例如,在臍橙樹下養殖的家禽不僅為土壤提供了肥料,還增加了額外收益。隊員們還深入探究了臍橙的銷售網絡架構,了解到線上線下結合的銷售模式以及品牌文化塑造策略對產品銷量的重要影響。
一位隊員品嘗著清甜的臍橙,笑著說:“這臍橙不僅口感好,背后更是蘊含著鄉村振興的大能量。”隊員們深度剖析林下經濟的多元業態、臍橙銷售網絡架構、品牌文化塑造策略、就業輻射范圍及減碳協同效應,挖掘產業融合發展的潛力,為鄉村產業升級明確方向。

(圖為實踐隊觀看清語臍橙種植基地宣傳板 程章攝)
與邱彩立大姐的對話:一碗擂茶里的溫暖與傳承
在常口村邱彩立大姐家,隊員們圍坐在一起,桌上擺放著熱氣騰騰的擂茶。隊員盧佳森好奇地問:“邱大姐,聽說您家客廳掛著一張特別珍貴的照片?”邱大姐滿臉笑容,眼神中透露出自豪,起身帶隊員們走到照片前,緩緩說道:“是啊,這是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和我們一起喝擂茶的情景,這可是我們家的寶貝。總書記特別親切,就像自家人一樣,關心我們的生活,關心村里的發展。從那以后,我們更加堅定要把這片綠水青山守護好。”
隊員們看著照片,品嘗著邱大姐親手制作的擂茶,深深感受到這一碗擂茶所承載的深厚情感與意義。隊員劉佳清感慨道:“這不僅僅是一張照片、一碗擂茶,更是黨和人民心連心的見證。我們一定要將這份溫暖與對生態保護的決心傳遞下去。”

(圖為實踐隊在邱彩立大姐家場景 程章攝)
高唐鎮政府科普:賦能生態新發展
次日,實踐隊在高唐鎮政府開展生態科普與政策解讀活動,傳播綠色發展理念與前沿知識。隊員們準備了圖文并茂的PPT,詳細梳理林業碳票的演進歷程和交易全景。在講解當地生態產業創新驅動、政策賦能、科技支撐的協同發展模式時,隊員們結合實地調研的案例,深入淺出地進行多維度解析。臺下的村民們聽得十分認真,不時提出問題,隊員們一一耐心解答。活動結束后,隊員們聚在一起,分享著這幾日調研的感受。隊長肖敏說道:“這次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生態建設與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一定要把這里的經驗帶回去,讓更多人了解并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隊員們紛紛點頭,凝聚團隊智慧,謀劃成果轉化路徑,為當地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蓄勢賦能,力促“兩山”理念轉化為生動實踐,繪就鄉村振興的綠色篇章。

(圖為實踐隊在高唐鎮政府活動照 程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