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學出發:在實踐中結合信息技術,培養孩子們高層次的能力
從數學的本質出發,在孩子們的實踐活動中融入信息技術,幫助他們把數學知識變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培養孩子們高層次的能力。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變成孩子們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結合信息技術,要突出數學的基本特點、強調數學的過程性、注重思維品質、關鍵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發揮數學學科的內在力量,真正把提升學生數學學科核心能力的任務落到實處,從而培養孩子們高層次的能力。
1.思維導圖:在交流中形成認知結構
小學數學學科思維導圖是基于數學學科的知識結構和規律,以層級結構為主的圖示或圖示組合方式對學科知識體系進行結構化表征的過程。孩子們只有親身經歷動手畫思維導圖、交流思維導圖、修正思維導圖的實踐過程中,自主梳理知識結構的層級,理解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才能把數學知識結構變成自己的認知結構。思維導圖的繪制絕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探究——繪制——交流——再探究的重復過程。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具有實時數據可記錄、探究過程可追溯的特點,老師可以為孩子們提供數據化的學習材料,孩子們依據自身特點進行自主探究、繪制圖示,繪制完成后老師可利用平臺化資源上傳圖示,孩子們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思維,修改思維導圖,完善自我認知結構體系,深化認知內容,獲得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的提升。
比如在教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平面圖形面積的整理與復習》這節課時,我要求孩子們在課前自己畫思維導圖并上傳平臺。課前統計發現,孩子們畫的思維導圖形式多樣,但內容大同小異,大多數孩子是按照面積公式推導的順序來畫導圖的,以長方形為基礎圖形,引出特殊的長方形:正方形,再過渡到平行四邊形、圓這些轉化為長方形推導面積公式的圖形,最后由平行四邊形引出三角形和梯形這些通過倍積變換求面積的圖形;少數孩子僅僅是展示出了目前學過的幾種平面圖形以及其面積公式,并用幾根線把它們和中間的大標題連接起來;只有極少數孩子嘗試從不同角度切入繪制思維導圖。
課中,我選取了一些不同類型的思維圖上傳平臺,邀請畫圖的孩子講解想法,在交流中,孩子們發現,所有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都可以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三角形和梯形可以通過等積變換轉化成長方形,并探究出了多種轉化方式。還有孩子提出,三角形是否可以作為轉化成其他圖形的基礎圖形呢?我鼓勵孩子們利用平板軟件割拼圖形進行嘗試,自主探究,并修改完善思維圖。
課后我再次統計了孩子們的思維導圖,絕大多數孩子成功構建了他們的知識網絡,少部分孩子還探究出了轉化圖形求面積公式的新方法。信息技術為孩子們的思維碰撞提供了平臺,為孩子們的探究學習提供了工具,完善了孩子們的知識網絡,幫助孩子們構建完整的認知結構,真正做到了“把知識放在系統中,讓所學知識牢不可破”,實現了孩子們知識習得和綜合素養的協同發展。
作者:丁圣原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寒假返家鄉,共筑家鄉建設
- 隨著寒假的腳步漸近,我帶著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和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回到了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投身于“服務家鄉建設”的社會實踐活動
-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