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畬韻非遺,“福籽”拾光畬鄉情”SAF宣傳中心實踐隊——“福籽”深度賦能新型文旅 追尋民族發展之康莊大道
為深入學習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形有感有效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響應“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號召,共創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2024年7月19日起,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SAF)宣傳中心實踐隊為爭創福建少數民族示范區,促進民族交融,譜寫民族發展新篇章,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實踐隊以福州市羅源縣八井村、竹里村、塔里洋村、福湖村、南洋村這五個村落為實踐地點,圍繞“匠心畬韻非遺,‘福籽’拾光畬鄉情”這一主題,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采訪雷可壽照片)
7月20日上午,實踐隊一行跟隨八井村村委書記雷可壽來到畬族文化展示館進行參觀學習,雷可壽書記為實踐隊隊員們講述習近平總書記與羅源縣畬族鄉的緣分。習近平總書記自1990年起,多次親自到訪羅源縣八井村檢查指導工作,并走入村民家中,與村民進行親切交流。
雷可壽書記詳細講解了“八井村”的形成發展歷程,并介紹了“四姓傳承”、“畬族山歌”、祭祖、婚嫁和藍理將軍等畬族英雄的光輝事跡與卓越貢獻,推動了畬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畬族人民永遠的榜樣與驕傲。八井村堅持“明確思路、規劃先行,以點帶面,連片發展”的工作原則,以“畬韻游”為主線,充分發揮“畬族非遺文化”“紅色文化” “畬族風情”三張名片,打造一體式畬族文旅品牌,提升文旅接待能力,充分發揮特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積極探索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路徑。
八井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豐富多樣的中草藥材資源,大力發展傳統畬藥產業。不僅如此,實踐隊隊員們還了解認識“八井拳”,實踐隊一行觀摩了畬族拳術的精湛技藝,領悟了畬族人民勇敢、堅韌和團結的精神風貌。
雷可壽書記在采訪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許多重要場合以“石榴籽”一詞比喻民族團結,五十六個民族應如同石榴籽一般,和衷共濟、團結向上,凝聚起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奮斗合力。
(左起第四位是林貴龍)
7月20日下午,實踐隊來到了竹里村。谷倉畫院負責人雷祖良帶領實踐隊參觀畫院,展示畬族美術文化,了解漆器和漆畫制作工藝與歷史。隊員在雷祖良指導下學習制作漆器步驟,感受畬族人民對于民族美的追求和畬族工匠精神。
隨后,谷倉畫院管理員林貴龍老師帶領實踐隊隊員們進一步了解了漆畫和瓷器,并介紹了谷倉創藝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工廠,見證員工裝裱字畫全過程,特別的是,谷倉創藝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為居民提供了專業性培訓,讓居民不走出鄉鎮,也能實現就業飽和,更好的帶動了竹里村的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工作。
(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蘭曲釵)
緊接著,實踐隊隊員們跟隨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雷釵明同志去往畬族服飾傳承示范基地,參觀畬族傳統服飾——鳳凰裝,鳳凰裝色彩斑斕,刺繡圖案精美,充分展現了畬族文化的美學特征,實踐隊隊員們還有幸拜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畬族服飾代表性傳承人蘭曲釵老師,實踐隊隊員們體驗試穿了畬族服裝,深深感受到了畬族服飾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也更深入地了解了畬族服飾的文化價值和制作工藝。
7月21日上午,實踐小分隊來到了福州市三坊七巷畬族文化館,文化館內陳列著眾多展現畬族獨特風情的展品,從精美的手工藝品到珍貴的歷史文獻,無一不讓實踐隊成員們眼前一亮。在這里,隊員們通過與館內工作人員的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畬族文化的認知,了解到更多關于畬族的傳統習俗、宗教信仰以及在漫長歲月中的發展變遷。
7月21日下午,實踐隊一行來到了羅源縣飛竹鎮塔里洋村,在塔里洋村文員兼解說員李長梅同志的帶領下來到塔里洋村藍氏宗祠進行參觀學習,她向我們介紹了畬族的苧麻工藝,如何從苧麻里面提取纖維、織布染布等。李長梅同志還親自為隊員們示范如何使用紡織機織就樣布。畬族服飾在設計和制作過程中可謂別出心載,技法上多為織繡結合,圖案鮮艷奪目,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
實踐隊隊員還走訪了當地村民,在與村民的交流中,我們深入了解到畬族房屋的配置十分豐富且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在李長梅文員的幫助下,實踐隊隊員有幸體驗到了夏季的畬族服飾,并與當地村民合照,記錄下這難忘的一刻。在交流中李長梅同志提到:“我們將繼續挖掘畬族特色資源優勢,補齊旅游基礎設施短板,提升民族村自我造血的能力,助力羅源縣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工作”。

隨后,實踐隊來到霍口畬族鄉福湖村。福湖村依托獨特文化和生態環境,挖掘傳統民俗,圍繞“畬族風情、山水生態、民間文化”三個主題挖掘旅游資源,推動“農家樂”、“畬家樂”發展。大力復興畬醫畬藥,打造相關項目,展示文化并用雷公錘療術治病,還挖掘節慶活動內涵,承辦“三月三”展示民俗。福湖村以黨建引領,聚合多種文化內涵,建設廉政文化基地,讓村民與游客學習廉政文化,感受歷史積淀。
7月22日上午,在白塔鄉南洋村黨支部書記蘭學斌的帶領下,實踐隊繼續對畬族村落文明建設深入學習。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村民是主角。為調動村民積極性,近年來,南洋村試點推行“可回收垃圾積分+農戶文明分”的“文明積分制”。據了解,全村153戶村民在積分的激勵下,積極參與鄉村共建共享,自覺參與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同時,南洋村保護性修復擁有200多年歷史、占地3000平方米的“藍家大院”,將畬服畬藥等非遺文化以及哭嫁、對歌等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打造福州民族文化產業體驗中心。同時,舉辦畬族風情文化旅游節、山哈音樂節等文旅活動,進一步擦亮“山哈”鄉村游品牌,帶動旅游產業發展,為鄉村添人氣、聚財氣,讓南洋村成功的在綠水青山中迎來美麗蝶變。
(圖為蘭學斌展示“積分兌換券”)
在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SAF)宣傳中心實踐隊深入福州市羅源縣的多個畬族村落,深刻認識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身為新時代的青年,將以青春為動力,傳承畬族文化的薪火,秉持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積極投身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事業。實踐隊會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畬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吸引更多人的關注;通過創新形式,將畬族文化與現代元素巧妙融合,精心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產品;通過整合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畬族旅游路線,促進文旅融合發展。以扎實切實的行動譜寫畬族發展的嶄新篇章,讓畬族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讓我們攜手推動非遺在新時代活躍傳承,精心描繪畬鄉發展的宏偉藍圖,使各民族如緊密相擁的“石榴籽”,共同邁向繁榮昌盛。
作者:曾艷蓉 丁子俊 來源: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SAF)宣傳中心實踐隊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暑期“三下鄉”之廣聯達參觀感悟
- 暑期“三下鄉”之廣聯達參觀感悟 在這個充滿活力與熱情的暑期,我有幸作為西安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團的一員,
- 08-04
- “洛小牛”探索南陽牛,助力鄉村振興
- 南陽牛歷史悠久、體型高大、肉質鮮美,是我國著名的黃牛品種。然而,隨著現代化農業加速發展,南陽牛產業面臨著許多挑戰,為了深入了解
- 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