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成渝雙城經濟圈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2月21日-2月24日,智慧城市與交通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實踐隊以“竹絲繞指,成渝交織”為主題,前往成都市崇州市和重慶市梁平區調研道明竹編和梁平竹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
在成都市崇州市,實踐隊成員們不僅實地走訪了當地的文化遺址和工藝品制作工坊,還親手體驗了道明竹編的制作過程。他們采訪了道明竹編非遺傳承人楊隆梅老師,聆聽了她對于這一傳統工藝的歷史淵源、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展望的講述。通過與楊老師的深入交流,實踐隊成員們對道明竹編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隨后,實踐隊前往重慶市梁平區,探尋有著“天下第一簾”美稱的梁平竹簾。在梁平百里竹海,隊員們沉溺于滿眼青翠,感嘆于綿延起伏,風起碧波的竹海。隨后參觀了流芳工藝竹簾廠,在廠里老者的指導下親自體驗了“織簾”這一制作過程,在傳承人手下靈活快速的織機到了隊員的手上卻寸步難行,直觀地反映出制作竹簾并堅持數年的艱辛于不易。在牟寅初老師的家庭作坊中,隊員們觸摸感知由三種不同寬度竹絲編織成的梁平竹簾,切身體會到梁平竹簾“薄如蟬翼”的特點,深刻感受到了這一傳統技藝的魅力和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道明竹編和梁平竹簾都是以竹子為原料,但在成渝兩地卻延伸出了兩種不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兩種竹制品在制作工藝、用途和文化內涵上都有所區別,但它們之間的聯系又十分緊密,共同組成了巴蜀地區獨特的竹文化,構成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如同一場跨越時空的巴蜀文化之旅,不僅讓實踐隊成員們深入了解了成渝地區竹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更讓他們深刻認識到了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這條走廊上,道明竹編和梁平竹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了重要的文化標識。它們不僅展現了巴蜀地區獨特的竹文化,更是當地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通過親手體驗制作過程和與傳承人的深入交流,實踐隊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這些傳統手工藝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
在未來的日子里,實踐隊成員們將繼續關注成渝地區的竹文化發展,積極參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設。他們將以實際行動推動區域文化旅游的發展,為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將不斷挖掘和宣傳巴蜀地區的文化資源,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這片充滿魅力和活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