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寒假有幸與老師、同學一起參加了主題為“我的家·故事”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次實地走訪,我對家風、家訓、家規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也有了屬于自己的深刻感悟。
未走訪前,我們對家風家訓家規的了解只停留在書本的字里行間中以及影視的平面呈現里,而隨著一步一步地走入采訪地延安路社區,周邊的“善行義舉好人榜”宣傳欄里一字一句地記錄著這里好人的善行善舉,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濃濃的“與人為善”“舍己為人”的家風氛圍。善良是家風家訓家規最為核心的部分,心懷善意,常行善舉,這種家風家訓代代相傳,以此為核心衍生了家庭和睦、鄰里相顧、社區共建的共同意識,從一家到大家,從個人到全體,都遵循著善行善意的基本準則。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黨員帶頭,以身作則,積極示范,以小家帶動大家。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是其家風家訓的首要準則,對于自身,嚴于律己,遵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令和各級規章制度,積極參加政治學習,牢記為民初心;對于家人,細心照料,用心教育子女,擔當家庭責任。這些都讓我再一次認識到了家風家訓不僅僅是口頭上說說而已,更是用心去銘記,用行動去踐行,融入生活中,不刻意,但細微之處已全然體現。
走著走著,周圍逐漸增多的宣傳欄里寫滿了這里的溫情故事。仍記得“好媳婦”王新娣女士,數十年如一日照顧老人,在家中她是任勞任怨的好媳婦,在外面她又是眾人稱贊的女強人,這樣的經歷凝結成了“勤奮工作,愛崗敬業,尊老教子,和諧維家”的優良家風;人民的好教師宋蘭同女士,三尺講臺說不盡數十年任教春秋,將教導學生們的“遵規守紀,自尊自愛,誠實守信,禮貌待人”的優良品德也融入家風家訓中,教導孩子守法。
延安路社區,一個充滿歷史底蘊和人文氣息的地方。漫步在街道上,我仿佛能感受到這片土地上流淌的歲月和故事。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記錄著這里居民的喜怒哀樂。這里所蘊含的優良家風家訓雖無聲,但每個人都在心里感受到了陣陣暖流。
一個好的家風,能夠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讓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一個好的家訓,能夠培養出一個有道德、有素質的人,讓人在社會中得到尊重和認可。一個好的家規,能夠維護家庭的和諧與幸福,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感到溫暖和幸福。家風家訓雖寥寥數語,但每一條都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再融合、再發展,宛如涓涓細流潤人心田,讓人們擁有了內生動力,以更自信的姿態面對未知道路上的風雨。
回想起這次走訪經歷,我深感自己收獲頗豐。不僅了解了延安路社區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還對家風、家訓與家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我們每個人成長道路上的指引燈塔。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夠將這些感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傳承和發揚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和了解家風、家訓與家規的重要性,讓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得以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