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數字鄉村”新動能,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
一、實踐緣起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實施數字鄉村戰略”,以數字賦能鄉村發展。為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發展現狀、地域差異與變動趨勢,在實證檢驗的基礎上形成可推廣的典型發展途徑以促進鄉村振興,2023年8月,廈門大學“數字鄉村”暑期社會實踐隊以安徽省、貴州省、廣西省與重慶市的8個“數字鄉村”試點地區為例,進行實地考察與探索。
二、實踐內容
【知“數字鄉村”概況】
通過對各村村支書的訪談,我們了解到了各村數字鄉村的建設情況。良梨村與集體村數字鄉村建設的主要方面是產業數字化,都以梨產業為中心,應用智慧系統,打造數字果園。高灣村、紅軍社區、化屋村、三山村與天平村則以鄉村治理數字化為主進行數字鄉村建設,在基層黨建、審批服務、政務辦理等方面打造數字治理平臺或將基本公共服務數字化,賦能村莊管理。而青龍村則兼顧了產業數字化與鄉村治理數字化,以柑橘產業為中心,搭建了青龍村智慧農業系統暨丘陵山地無人果園管理平臺,進行數據資源開發和管理。同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也較為完善,打造了數字治理云平臺,在村戶門前貼二維碼進行信息登記與管理。
【探“數字鄉村”成果】
在村支書與村干部的帶領下,我們得以參觀到各村的數字鄉村建設成果。良梨村“數字梨園”的水肥藥自動灌溉系統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降低了梨樹種植成本,提高了村民收入;集體村建設“智慧梨園”系統,分為地點管理、環境監測、智能監控、地塊管理、蟲情監測五方面,每天進行數據更新,保證產出果實的質量;青龍村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個二維碼,通過掃碼便可了解該戶人家的的責任民警及報警電話等信息,做到了用數字保障民生;三山村與天平村“數字鄉村治理云平臺”的應用,有效幫助了基層干部減負增效……
【見“數字鄉村”實效】
通過村莊走訪與村民訪談我們切實感受到數字鄉村建設讓百姓得到了真切的好處,民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大大提升。良梨村的“數字梨園”讓村集體口袋鼓起來了,建起了助老食堂,老年人吃上了“幸福飯”;集體村的“智慧梨園”帶動了一系列產業發展,實現了農旅結合,為更多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增添了村莊發展新活力;青龍村的老人“數字柑橘”獲得了額外的補貼,紛紛住進了新房,生活比過去更加充裕;三山村與天平村不僅幫助基層干部減負增效,也讓“數據多跑路,村民少跑腿”,村民辦事更為便利;紅軍社區的“數字圖書館”提供海量的數字閱讀和資源共享,為居民閱讀提供更為豐富的選擇,有效推進了“全民閱讀”……
三、實踐總結
此次實踐,實踐隊成員通過對各村村干部進行訪談、對建設成果的實地觀察以及走訪村莊等多種方式,多維度地了解到各個村莊數字鄉村的建設情況。經過梳理發現,各地區都在結合了地區特色后積極地開展數字鄉村建設,側重點各不相同。如中國梨都碭山縣的試點村莊良梨村將傳統梨產業數字化轉型作為試點首要目標,重點打造“數字梨園”;以柑橘種植聞名的重慶渝北村莊就將數字鄉村建設的著力點放在了數字柑橘全產業鏈建設;基層壓力巨大的石陵鎮抓住數字鄉村建設機遇,主要進行數字化治理,依托“數字鄉村治理云平臺”平臺,暢通鄉村管理與服務……地區間不同的發展情況與現實需求決定了其數字鄉村建設不同的主方向。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雖然“數字鄉村”的開展已經為大部分村莊的發展帶來了改善甚至巨變,但目前許多村莊仍處于“數字鄉村”建設的初級階段,基礎設施還未得到完善,數字化建設只含蓋某一方面,且村民對“數字鄉村”的了解程度較淺。同時,有些村莊數字鄉村建設也面臨著困境,總結來看大都是人力、物力、財力的缺乏。這些也是各村在接下來的鄉村建設中需要著重優化、解決的方面。
總而言之,這次調研讓實踐隊隊員們看到了各地區“數字鄉村”建設的真實情況,也真切感受到了“數字鄉村”建設雖“道阻且長”但“未來可期”。
作者:數字鄉村實踐隊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清風徐來,“曈芽”送暖
- 煙臺理工學院“曈芽志愿服務隊”在暑期奔赴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第一愛心小學,進行支教志愿活動,并積極開展了多項特色課程。
-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