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龍池同系鄉情,三生三士共研振興。為響應國家“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的號召,三生三士實踐隊前往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龍池頭村開展田野調查與科普支教活動。
在7天的實踐中,我們通過入戶調研、專題訪談、參觀走訪等方式,全面考察龍池頭村的發展現況,并嘗試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我們還在當地舉辦了為期4天的航空航天科普夏令營,為孩子們普及科學知識,以實際行動造福鄉村,踐行北航空天報國精神。
01 理論鑄根基,思想盈薪火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實地調研之前,三生三士積極開展理論學習,扎實厚培理論根基,舉行了
4次大學習、3次導師訪談、2次經驗交流、1次輔導員專訪,在一場場交流訪談中逐步深化理論學習,增進對鄉村振興事業的理解,對實踐具體實施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大學習從解讀二十大報告出發,深入探討農業強國建設,思考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考察各時間點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舉措,以《尋烏調查》為范本學習鄉村調查方法,總結出五大要點,最終從文化生活、縣城區劃、校園條件、產業發展等多維度初步認識西華縣龍池頭村。
四次學習脈絡清晰,邏輯嚴密,系統地完成了出行前深化理論根基、加強實踐認識的任務。 在“嘉賢訪談”導師專訪中,王海宇老師、徐宏瀟老師和王春璽老師就城鄉融合發展、鄉村發展經濟問題、鄉村政治建設等話題與實踐隊隊員分享觀點見解;在“經驗速遞”朋輩交流中,星源流明實踐隊和傳承之焰實踐隊分別就調研類社會實踐的類別、方法和支教活動的注意事項展開經驗分享。在訪談交流中,同學們在
鄉村振興宏觀感受和
社會實踐具體實施上都有了更切實的把握。

臨行之前,士嘉書院22級三大班輔導員兼三生三士實踐隊指導老師張茜茹闡述了她對士嘉精神的理解,鼓勵隊員們用行動踐行士嘉精神,團結一致,注意安全,樹立遠大理想,不忘初心使命,一直沿著共創復興、共同富裕的路走下去,爭做鄉村振興的推動者、見證者、奉獻者。
02 浮舟渡滄海,素履踐新泥 2023年8月1日-8月7日,三生三士實踐隊在龍池頭村開展了為期7天的線下調研,結合
入戶調研、專題訪談、參觀走訪、文獻調研等多種方法,對龍池頭村
基本經濟情況、產業(種植業、畜牧業、工業、服務業、集體經濟、光伏村項目)
發展情況、基層治理與黨建工作、教育與人才、鄉風與文化、生態環境與村容村貌、醫療與衛生等7大層面進行深入研究,深入調查基層,傳播龍池聲音,思考振興之路。
細察鄉音,情系一枝一葉 在入戶調研中,隊員用拉家常的方式與當地百姓拉近距離,逐步從他們口中了解村里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上學、父母養老、民生政策、居住環境、衣食住、文化生活……不僅如此,隊員們還會分享自己對于改善村子的想法,聽取村民的見解和建議。
以心交心,方能長久;以誠待友,才可相交。一位隊員驚訝于一戶人家為什么會如此坦誠的告訴她這么多,得到的回答是人們認為我們是真心誠意地在幫助這個村子,為他們想辦法,找點子,出主意。不僅村民,村干部也開誠布公,當一摞摞沉甸甸的資料被毫無保留地交到手上時,隊員感受到更為沉重的責任和深厚的信任,以及愈發堅定的信念。
用愛領航,筑夢少年飛翔 在2021年3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指出:
“十四五”期間在教育改革上要“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改革完善經費使用管理制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8月2日,為了進一步了解鄉村教育,三生三士實踐隊隊員跟隨龍池頭學校校長梁偉先生走進校園,通過實地走訪了解鄉村振興以來龍池頭教育的變化。8月4日,在校長訪談中,實踐隊從城鄉教育公平、師資力量、基礎設施建設、留守兒童教育等方面入手,與梁校長面對面深入探討。教育調研中,實踐隊了解到在鄉村振興、省駐村工作隊進駐后,
龍池頭學校不斷翻新發展,設備條件越來越完善,整體教育水平也越來越高了。
“辣”響振興號角,傲“椒”共繪新鄉 8月3日,三生三士實踐隊產業調研組來到坐落于龍池頭村產業園的河南媧城王婆食品有限公司實地調研。
與工廠負責人進行面對面交流后,實踐隊了解確定了龍池頭村產業園的發展情況、成功經驗和面臨的挑戰,探索龍池頭村產業園對當地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分析龍池頭村產業園的發展模式、政策支持和合作機制。隨后同學們跟隨工作人員參觀產品展示廳、辣椒生產車間、倉庫、職工食堂、職工宿舍、帶貨直播間以及辦公樓。此次產業園之行,實踐隊見證了以媧城王婆食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企業給鄉村帶來的機遇——
村集體收入有了新來源,村里的農產品有了新銷路,村民種地有了新思路,期待產業振興能夠
助推城鄉融合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農民增收致富,奔向共同富裕之路。
孝心流芳恒久遠,黃龍映日壯志添 通過省紀委監委駐龍池頭村第一書記王利闖訪談、龍池頭村孝心志愿服務工作室訪談和龍池頭村大學生聯合會訪談,實踐隊了解到龍池頭村以孝文化為切入點,挖掘弘揚兩大特色文化,一是“
龍池頭黃龍文化”,一是“
紅色感恩文化”。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自2021年8月15日組織成立龍池頭孝心志愿服務辦公室以來,龍池頭村從
樹孝風、定孝制、開講堂、做孝事、樹榜樣等5個方面,挖掘弘揚龍池頭黃龍文化和紅色感恩文化,組建了
孝心志愿服務隊、大學生聯合會2支志愿服務隊伍,打造了
鄉愁館、文化大舞臺、幸福苑3處志愿服務陣地,在全村弘揚起了敬老愛老的良好氛圍,助推文化振興,貢獻愛心力量。
03 欲箋心事,共話發展 “古村煥新彩,但留鄉愁在。”近年來,龍池頭村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抓住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難得機遇,堅持實施生態立村發展理念,積極探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轉化途徑,依托自身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在省紀委的定點幫扶和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下,如今已成為一個集“宜居、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美麗鄉村。
“行而后思,凝練經驗見解。”經過線上調研、實地走訪、文獻查閱,三生三士實踐隊針對龍池頭村的發展現狀,從
產業振興、組織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五個角度提出發展建議:
1.從產業振興的角度,實踐隊認為通過發展農業合作社、村集體入股企業、建設村集體品牌,發展集體經濟,不失為帶動村民增收、改善村民生活的方法。
2.從組織振興的角度,實踐隊建議考慮在推進基層治理公開化透明化、加強面向村民的實事宣傳工作、避虛就實推行“習慣性”入戶和健全群眾反饋機制。
3.從人才振興的角度,落實人才跟蹤計劃,了解人才動向;設立師資權益保證專項計劃;構建鄉土文化教育體系,讓鄉土情懷深植于心;推行營養餐計劃,讓健康成長落實到千家萬戶或許能夠改善人才外流嚴重、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優秀畢業生不愿返鄉等種種問題。
4.從文化振興的角度,實踐隊建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打造龍池頭文化IP;厚植龍池頭鄉愁文化;營造體育氛圍;提升鄉村居民文化素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5.從生態振興的角度,實踐隊建議加強環保教育和監管力度,考慮推廣采用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注重廁所管理和維護工作,改善夜間照明情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聯動發展環保產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領域。
04 空天夢直沖云霄,科學夢遠航星海 三生三士實踐隊始終堅信:大學生在實踐工作中不能只做鄉村振興的看客和記錄者,更應當做參與者、奉獻者。在傳統調研的基礎上,實踐隊結合支教元素,在8月初開展了為期4天的“小小航天員”公益特訓營,向孩子們科普航空航天知識,以實干踐行北航人的空天報國精神。
課題組為特訓營每一天的內容精心備課,親手制作實驗器材,手把手帶著每位孩子制作水火箭、紙杯飛行器,講解火箭發動機的原理構造,暢想科幻世界未來星空的模樣。在孩子們的歡笑中,同學們埋下科學精神和航天夢想的種子。
05 嘉士踏熱土,紅星耀心穹 8月7日,三生三士實踐隊來到了西華縣的紅色基地參觀游覽。隊員依次參觀了黃泛區農場、五七干校和杜崗會師紀念館,
在紅色圣地中感悟前輩們在革命與建設歲月中的艱苦樸素精神和為國為民情懷。參觀完三個場館,我們對當地的紅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能理解龍池頭村“紅色感恩文化”的由來。
正是這樣紅色的熱土養育出聽黨話、跟黨走的人們,形成了感黨恩、知奮進的文化。
06 龍池碧水潤鄉田,筆走龍蛇傳鄉音 “不啻微芒,造炬成陽。”三生三士實踐隊注重宣傳工作,記錄實踐印跡,在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bilibili、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多個平臺推進宣傳工作;累計發表
48篇推送,
23段視頻,推出發軔之士、三思嘉行、龍池訪談等合集專欄。截至2023年9月1日,公眾號推送閱讀量已達
16550次,b站視頻播放量達到
3706次,其它平臺同樣成果豐厚。
7天的調研時光里,實踐隊完成了1篇鄉村振興調研報告(正文
6.9w字+)、1部實踐
紀錄片《邁向麥“鄉”》、1本《龍池頭訪談錄》(13篇共
6.4w字)、1篇夏令營
工作總結、
6部夏令營vlog、
7篇原創詩歌、
10篇訪談提綱、
53份入戶調研筆記。除此以外,實踐隊自主設計隊徽LOGO、特色隊旗,由隊員親自填詞、翻唱
隊歌《麥香》,每期推送封面均用心良苦,力圖打造自身特色,擴大社會影響力,為鄉村振興事業的推進撐起獨樹一幟的標桿。
“千回百轉只是勇敢者通向山頂的勛章,萬千跋涉都因沿途的經歷而值得。”
青山隱隱,碧水瀅瀅
三生三士,共研振興
實踐隊將永葆初心
賡續紅色精神
聚集力量、調動智慧、揮灑汗水
以青春之我,擔時代之責
在鄉村振興之路上行穩致遠
唱響航跡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