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小朋友們對垃圾分類的了解,深化垃圾分類的意識,強化居民垃圾分類的能力,助力垃圾分類的不斷發展,江蘇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綠色行動”垃圾分類暑期實踐團部分成員于7月20日15:00在淮安市枚皋路社區進行垃圾分類的宣講;同時,實踐團部分成員于7月21日在淮安楓葉藝術學校進行了垃圾分類的宣講。實踐團秉持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為社區居民和孩子們帶來了垃圾分類小課堂,趣味問答以及社區綠色參觀環節。本次宣講可以挖掘孩子們垃圾分類的意識,豐富居民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并在了解社區垃圾分類機制的情況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進行垃圾分類活動,以一種更加生動的方式使楓葉藝術學校的孩子們在宣講和作畫中深入對于垃圾分類的了解,更清晰的了解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同時也讓實踐團成員參觀了綠色社區的垃圾分類模式,深入了實踐團成員對于垃圾分類政策落實措施的理解。

圖為枚皋路社區合影
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針對部分居民以及學生開展了垃圾分類的主題宣講會,宣講會從垃圾分類的定義入手,簡單傳遞關于垃圾分類的政策信息,為大家深入的闡述了垃圾分類的目的以及意義,通過圖片以及視頻的方式介紹簡單的垃圾分類方法。隨后,實踐團成員向受眾分發宣傳海報,在看海報的同時,再向居民和孩子們詳細具體的解釋垃圾的不同分類、現在常見的垃圾分類舉措等等。經過實踐團成員的精心引導下,居民以及孩子們對于垃圾分類的熱情都變得十分高漲起來,開始自主性的討論。這時,實踐團成員向社區居民以及孩子們分發環保袋,告知他們使用環保袋的好處以及對于生態的重要意義,大家開始對垃圾分類和生態保護產生了興趣,本次活動也因此取得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圖為枚皋路社區垃圾分類主題班會課
隨后,實踐團成員在開展完宣講會的基礎下發現居民和孩子們對于自己社區的垃圾分類的措施以及類型都不是特別了解,于是,實踐團成員在社區負責人的帶領下同部分居民和小朋友們一同參觀社區的綠色設施。在跟隨負責人的腳步中,實踐團成員也領略到了“綠色社區”關于生態環境所付出的努力。在垃圾分類的公告欄前,實踐團成員又根據公告欄的內容適量的重復與增加關于垃圾分類的小知識,進一步加深大家對于垃圾分類的理解,強化大家垃圾分類的能力。在不同的垃圾桶旁,實踐團成員利用周圍現有的物品,對孩子們進行了簡單的提問,本次活動的第二個環節也在小朋友們踴躍的回答中落下了帷幕。經過實地的參觀,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對于本地的垃圾分類的政策更加了解,還讓居民對于自己生活的社區更加了解,更啟迪了孩子垃圾分類,生態保護的意識,讓垃圾分類走入生活成為每一個公民的責任。
次日,實踐團成員在淮安楓葉藝術學校進行本次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對于孩子們再次進行宣講活動。經過之前的了解,成員發現孩子是新的希望,是一個新的切口,深化孩子們對于垃圾分類的意識,強化孩子們的相關能力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實踐團成員順利的進行了關于垃圾分類的理論宣講,而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實踐團成員帶領孩子們進行了關于垃圾分類的主題作畫,孩子們都十分積極,畫出了自己內心中對于垃圾分類的認識,認可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同時日后都會在生活中積極應用垃圾分類的知識來做到垃圾分類。童稚的創想不斷碰撞,也給實踐團成員帶來了獨特的感悟,讓實踐團成員以兒童的視角去看待垃圾分類也顯得十分新奇。此環節更加針對兒童這個群體,讓兒童能用屬于自己的方式去了解新鮮事物,為日后能夠踐行垃圾分類的相關舉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為淮安楓葉藝術學校進行垃圾分類宣講
本次實踐活動,實踐團隊深入居民,深入兒童群體,通過實地參觀,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讓居民能夠對于自己的社區垃圾分類的舉措更加了解,讓居民能夠將垃圾分類落到實處,還將垃圾分類的種子深埋在孩子們的心里,有助于孩子們對于壞境的理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總的來說,垃圾分類是關系著每個人的生活的,是每個個體對于環境和地球擔當與態度。在祖國高速發展的21世紀,大家更應該響應國家的號召,樹立主人翁的姿態,在日常活動中宣傳垃圾分類,在生活中踐行垃圾分類,讓垃圾分類在全國各地落在實處,積極的投身到祖國偉大的生態文明建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