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薪火相傳-美育沁潤童心”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為非遺文化發言,我們始終在路上
我的暑期社會實踐故事
在2023年的暑假,得知學校組織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了提高個人的社會實踐能力,于是我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參加了“三下鄉“個人返家鄉社會實踐主題活動,用暑假的這段時間,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學到更多的東西,于是我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了“非遺薪火相傳-美育沁潤童心”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懷著對紡織類非遺文化的濃厚喜愛和向往,我們動身出發去往新疆喀什親身接觸、了解非遺文化。
7月6日,我們實踐團隊在阿拉爾市桃源社區與小朋友們見面,開展了宣傳非遺文化,接觸和傳承非遺文化的教育活動。我和團隊成員們對于如何向小朋友們講解非遺文化,如何讓小朋友們學習和傳承非遺文化進行了活動討論,策劃可行性的方案,準備植物拓印、植物扎染的手工材料。在于小朋友們一起學習和動手制作非遺植物拓印、植物扎染手工時我與小朋友們一起收獲了新知識和快樂,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再一次為先輩們的智慧感慨,將植物通過簡單的處理呈現出美麗的圖案每一次都是我驚嘆不已。我和團隊成員一起通過努力讓小朋友們接觸非遺、了解非遺、傳承非遺,效果可觀。親身體驗非遺文化植物拓印、植物扎染,真正做到有效宣傳歷史悠久,成品優美,蘊含民族智慧的非遺文化,非遺文化沁潤童心將傳承的種子種下。
7月10日, 為親身學習感受民族瑰寶,進一步傳承弘揚非遺文化,展現傳統手工藝文化魅力,深入了解新疆手工地毯的悠久歷史及制作技藝,學習和傳播新疆手工地毯背后的故事,我跟隨團隊來到了古城喀什,一下車我便被古城濃厚的人文氣息所吸引,隨處可見的古建筑和開滿大街小巷民族特色服飾店吸引著我的目光。我們找到了紡織類非遺文化最具代表之一的艾德萊斯綢文化體驗館,在體驗館里我見到了色澤明亮、布料絲滑柔順的艾德萊斯綢成品服飾,通過講解員了解到艾德萊斯綢悠久的歷史和所蘊含的民族情懷,絲綢上的圖案各不相同,是先民們通過參照自然中的花草、藍天白云所繪制的,象征著人們對自然萬物的尊敬與喜愛。我跟實踐團成員們興致勃勃地來到了艾德萊斯綢手工作坊,打算近距離觀察工匠師傅紡織艾德萊斯綢,探尋艾德萊斯綢為何如此精美宛如藝術工藝品。了解我們的來意后,工匠師傅十分驕傲的講述著新疆手工地毯的歷史和地毯上各類花紋的寓意故事及織造手法技藝。我和實踐團成員也都興致勃勃,一邊聆聽手工地毯的故事,一邊被傳承人的演示的織造技巧折服。我了解到手工地毯的誕生需經歷十幾種工序,在此期間任何一道工序的出差都將導致手工地毯難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工藝品,手工地毯對工人手法技藝的要求極高。新疆手工地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具有獨特的傳統織造技藝,新疆手工地毯將繪畫、編織、刺繡等織造藝術融會在一起,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地域特色。我們了解到手工地毯所織造用的原材料用的是上好的羊毛、各種純天然的傳統染料,因此手工織造出的地毯觸感、色澤、亮度都是極好。地毯上所繪的花紋圖案也有其獨特的文化蘊含,工匠師傅會根據地毯的用途選擇不同的花紋,一般家用地毯上的圖案為月亮花紋、拱門紋、波斯紋等花紋,帶有以上花紋的地毯給人端莊文雅的感受;觀賞用的地毯上會繪制出石榴花等新疆人民喜愛的花草植物圖案,也會繪制一些極具新疆特色的畫面,如:駿馬奔騰、天山風景,歌舞場景等。我們在與工匠師傅的對話中被新疆手工地毯的魅力所折服,被其背后新疆地區人民的文化所吸引,在工匠師傅身上看見了文化自信、文化驕傲。
在后面的幾天里我們參觀了各種售賣紡織藝術工藝品的小店,我通過與非遺傳承人和商人的對話了解到在現在許多紡織類非遺文化面臨各種困難難以發展,甚至有些非遺文化瀕臨失傳,我從非遺傳承人的口中了解到他們面臨的困難有些可以解決有效沒辦法,如傳承人逐漸老邁、原材料難尋、面向群眾的機會小、缺乏市場,沒有人關注等等困難。我一聽到這么多精美無比的紡織非遺文化在將來或許會失傳,不禁悲從心來。我開始思考,我能做些什么?我作為新媒體專業的學生在了解到我們民族瑰寶的紡織類非遺文化的困境,我不能毫無作為,我將利用我的所學所得有效利用互聯網這一工具,幫助宣傳我們的非遺文化,增加其影響力,努力讓它被大眾了解和喜愛。當今世界確實在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之中,隨著科學生產力的發展機器替代人工仿佛成為了人們向前的康莊大道,我并不否認機器替代人工帶來的便利,但我在這次暑期三下鄉實踐過后明白了,有些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文化不應被冰冷的機器取代,這些非遺文化是古來先民的智慧,是先輩們留給后世的瑰寶,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沉淀。機器確實很便利,能夠減少時間、精力的付出,當手工做出來的非遺文化一針一線灌入傳承人的熱愛、加入家國情懷的作品是流水線產品所不能比的。
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對我而言不僅是一次活動,更是青春回憶里美好的一段旅程,因為在這段旅程里交了很多優秀的朋友,經歷了許多特殊的事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有明確的目標并有了為之奮斗的動力。趁青春走出溫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們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非遺薪火相傳-美育沁潤童心”三下鄉社會實踐團成員:麥吾蘭
作者:麥吾蘭 來源:麥吾蘭
- 青田華僑文化永流傳
- 本地實踐活動以青田華僑文化為著眼點,在查找資料和實際調研的過程中讓我對青田了解更多以及感受到了青田的華僑精神,再深一步了解,我
-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