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墻繪宣鄉村文明——桂工學子三下鄉有感
民族要復興,鄉村要振興。身為青年大學生的我們要投身于鄉村社會實踐,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能在假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活動,是一個我們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機會。讓我們不止于理論學習,而是在鄉村社會實踐環節中檢驗和鞏固,帶去源源不斷的動力播撒鄉村振興的種子,收獲一縷曙光。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2023年7月7日,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在桂林市灌陽縣新街鎮三樹村開展了為期四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首次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我十分期待,伴隨著酷暑我們來到了三樹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到達了村委會,看著厚實的白色墻壁,看著往屆社會實踐團隊遺留下來的墻繪痕跡,我仿佛置身于昔日前輩們汗水淋漓地埋頭苦干的身影里,真實的感受到了他們在條件艱苦和天氣炎熱下的堅持。我加重了此次要用藝術,用手中的畫筆,用心中的理想為鄉村墻繪的實踐作出貢獻的想法。
行而不輟,履踐致遠。村委書記與我們進行了會議,結合出發前學校為社會實踐組建的專題培訓學習,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三下鄉”的意義,明白要做的不僅僅只有墻繪,對于除了完成墻繪外后期也要進行更多的工作。所有人都干勁十足,書記帶領我們去了需要新一輪墻繪的地點,我們在進行了合理分工后便開始有條不紊的墻繪工作。從裁剪字體,在墻上貼好材料,用鉛筆起形,調顏料,再到一個一個鮮艷的紅色文字到墻壁上逐步出現,紅色祥云也環繞其中。每個人都認真地完成了手上的工作,我感受到大家的齊心協力,和共同為鄉村振興實踐作出貢獻的決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完成整幅墻繪的時間比預期需要的時間更加理想,每個人都揮灑著汗水,留下殷實的果實在這片土地。
幾天的時間轉瞬即逝,我經過了,走過了,收獲了。在這次三下鄉,盡管烈日炎炎,但依舊阻擋不了我們每一天從鎮到三樹村徒步往返30公里,阻擋不了我們用簡易的工具測繪出精準的距離、工整而美觀的字畫。更有村民作為我們的后援軍,不僅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還送來了西瓜為我們解渴,在那樣的環境下吃上一口清甜的瓜,將所有的燥熱都驅散了,馬上又恢復干勁。在過程中我們大家一起討論,交流思想,共同努力,共同擔當,我明白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收獲了真摯的友情,同時還克服了各種困難,磨練了意志力,并得到了許多珍貴的知識和經驗。
艱辛而難忘的實踐悄然結束,在三樹村學習的東西是無與倫比珍貴的,是直實的,純粹的。很感謝有這一次實踐活動,也榮幸能成為這次三下鄉墻繪團隊的一員,能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去幫助鄉村振興,傳播紅色文化,我感到無比自豪和高興。與伙伴們肩負共同使命,秉持同一份信仰,在三樹村發出自己的光芒。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在這一次三下鄉社會實踐中,我更加明了地感受到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需要更加廣泛學習,不斷從各方面突出自我,為社會作出貢獻。道路雖然曲折困難,但我們始終能揚起理想風帆,駛向勝利彼岸。
作者:於雨欣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