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尋跡赤色長河:紅色基因傳承團尋訪宣州游記
作者:文/周鈺淇 侯宇陽 單亮 圖/曹明惠 李奕伽 湯文康
紅色教育是以紅色歷史和文化作為內涵的教育,是每一個青年人包括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必須經歷的教育內容,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僅僅通過書本上一些對革命歷史、革命精神的講述是不夠的。雖然現在科技進步了,擁有了更加直觀的圖片和視頻,能夠讓我們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紅色歷史和紅色文化的厚重,但是,也許去親身經歷,才能夠在實踐中真正得到更深入的紅色教育。古人云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那么,是否能夠得到更深入的紅色教育呢?讓我們來看以下內容。
我們這支來自于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經濟、土木與水利等學院的6名學生所組成的小隊秉持著“躬行”的理念,于2023年7月10日至11日走訪了宣州區內的部分革命遺址、紀念館、烈士陵園、偉人故居等,了解了相關歷史事件或故事,親身聆聽了現場講解與專題講座。具體行程如下:
7月10日上午,實踐團隊趕赴孫埠鎮江家場革命烈士陵園。我們首先在江家場紅色史料陳列館參觀,在一件件文物中了解江家場的紅色革命歷程。在那個饑寒交迫的舊社會,江家場村民為了求真理、求解放,在幾十年的革命時期進行了不折不撓、艱苦卓絕的斗爭。
江家場紅色革命的帶頭人是江濤(江干臣)先輩。早在1926年,他在宣城讀書時就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并回村創辦了農民夜校,傳播革命理念,從此,掀起了江家場人民革命的波濤:僅僅百余人口的江家場,先后加入共產黨的有十六人,參加新四軍的有七人,參加其他革命斗爭的群眾有三十多人。
他們在艱難曲折的革命進程中,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做出了最大犧牲和貢獻。從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再到解放戰爭時期,江家場都一批批涌現出為了革命事業鞠躬盡瘁的先輩,他們的革命功績都已載入史冊。
在史料館我們也了解到江干臣先輩“廉潔奉公、艱苦樸素、淡泊名利、清貧夫妻、言傳身教”的家風家訓。緊接著我們前往江家場革命歷史紀念碑,在紀念碑前鞠躬緬懷江興、江福安、江洲等為了革命事業獻出生命的先烈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下午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離開了英雄輩出的江家場,前往了貍橋鎮新四軍舊址。
首先我們來到了位于昝村的新四軍革命烈士紀念碑,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鑠的老人。他向我們繪聲繪色地講解了1938年新四軍二支隊攻占敵人據點更樓巷的故事——新四軍不幸遭受敵人伏擊,傷亡頗重。于是在抗戰勝利后,昝村人民修建烈士紀念碑以紀念在此犧牲的將士們。
然后我們來到了新四軍二支隊司令部舊址。我們參觀了解到:1938年6月上旬,新四軍二支隊按照中共中央和新四軍軍部指示,進入蘇皖邊區,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
同年冬,張鼎丞、粟裕等率二支隊機關司令部駐扎在蔣山村張氏宗祠,領導武裝抗日和群眾工作。二支隊在貍橋駐扎了一年零兩個月,在此期間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在蘇皖邊區播下抗日火種,成為蘇皖邊區抗戰的中流砥柱。我們在司令部舊址了解到新四軍在宣城的作戰圖和戰斗序列,其中,最讓我們觸動的是那一頁頁貍橋籍革命先烈名錄——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個鮮活的生命為了革命理想而英勇犧牲,他們用鮮血譜寫了一場蕩氣回腸的英雄史詩!!
7月11日,我們到達了溪口鎮呂輝村。這次我們將追尋呂輝先烈的腳步,了解他的革命故事。
呂輝村是革命先烈呂輝生前工作和戰斗過的熱土。在呂輝村委會前,樹立著呂輝烈士的塑像,塑像之后便是紀念館。在紀念館中,隨著講解員的講解,我們逐漸了解到呂輝烈士的英勇事跡。呂輝烈士原名嚴暉,江蘇揚州人,少時在省立揚州中學讀書,1938年投筆從戎,參加新四軍挺進縱隊八團。1943年7月他奉命率領4名武工隊成員來涇縣、寧國、宣城、旌德四縣邊區,開辟游擊根據地,多次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清剿,使游擊隊不斷發展壯大。經過兩年多的斗爭,創立了涇旌寧宣游擊根據地。1948年2月17日,呂輝在旌德、寧國交界的蠟燭山遭遇敵人寧國自衛隊,在交戰后清理戰場時被殘敵冷槍擊中犧牲。1965年,宣城政府為了紀念呂輝烈士的英雄事跡,將溪口鄉塔泉大隊更名為呂輝大隊,也就是現在的呂輝村。
之后我們在當地負責人的帶領下了解了呂輝村的支柱產業——茶葉和宣筆,并親身到宣筆一廠參觀。接著下午我們來到十八灣大峽谷,重走呂輝烈士的紅色游擊道,親身了解呂輝烈士敵后游擊的故事。
11日傍晚,我們的實踐活動順利結束。在回程的汽車上,我們的思緒萬千——烈士陵園、史料陳列館、新四軍烈士紀念碑、新四軍二支隊司令部舊址、溪口鎮呂輝村,一幕幕親身經歷的場景,一個個貼近了解的故事,讓我們更深、更透地體會到了紅色教育的意義!由衷地,我們寫下了以下感言:
江家場革命烈士、貍橋新四軍、烈士呂輝,他們的革命事跡,便是我們此次“尋訪紅色宣州”實踐活動所找到的紅色傳承,他們為了革命事業艱苦奮斗、不畏犧牲,并且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而當今社會,在經歷幾十年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經濟總量已經穩居全球第二,物質條件越來越優渥,一些青年人卻越來越“佛系”。可是,面對波瀾詭橘的國內外環境變化,我們真的能夠“躺平”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并不想讓中國一直快速發展下去,不僅大打貿易戰,還在高端技術上“卡脖子”,甚至妄圖以臺灣等因素威脅中國。
吾輩青年將是未來幾十年中國發展和建設的主力軍!這迫切需要我們:繼續發揚革命先烈們“艱苦奮斗、不畏犧牲”的紅色精神,克服優良物質條件所帶來的“佛系”、“躺平”等問題,爭取為徹底打贏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科技戰”和“經濟戰”而盡綿薄之力!
作者:周鈺淇 來源:“尋訪紅色宣州”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 我的三下鄉實踐故事
- 每個季節都有它特別的芬芳,每個人也有屬于自己的成長道路,在這個獨一無二的暑期,我們團隊在負責人的帶領下來到了喀什古城及其周圍進
-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