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以來,中國這頭雄獅一直以勢不可擋的姿態迅速發展。這種發展是全面的,它不僅體現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的生活與經濟貿易中,也體現在我的家鄉,位于江蘇省南通市的一個新區它叫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一個小鎮它的名字叫通州灣三余鎮,它是我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
進入大學以來,家鄉的發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斷刷新我對它的認知。每次放假回家,我都能見到不一樣的家鄉。
身處高速發展的洪流中,我親身感受到家鄉變化帶給我們家鄉學子,不少的益處。首先,最為顯著的是便利的交通。無數高大的橋梁與高架搭起,矗立在逐漸建起高樓大廈的城市之間,聯通了通州灣在外笙笙學子的回家之路。對于我來說,幸運的是我所在的學校離我的家鄉不遠,又得益于近年來家鄉交通的迅速發展,我能夠經常回家與家人團聚,而無需經歷原先蜿蜒曲折的路,不用遭受路途上的顛簸。每次回家時,眼前見到的沿途風景都是不一樣的家鄉,這讓我為之振奮。
我俗話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經濟的發展,隨之而來的便是教育方面的迅速發展。我的家鄉原先只是這里的一個小鎮,而現如今已建起多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并且師資力量雄厚。例如:通州灣新海灣幼兒園,通州灣三余中學初中部、高中部。通州灣藍領技工學校,通州灣紫瑯一小,通州灣實驗小學,田家炳初中,通州灣大學城。這些均是得益于國家以及政府部門的扶持。作為一名學生,我曾在這些學校里學習,擁有窗明幾凈的教室和免費發放的教科書籍,擁有寬敞的操場和籃球場讓我們揮灑汗水、增強身體素質。曾聽我的父母講起他們上學上學時的環境與條件,一小片水泥地便是操場便不禁感慨到我們現在的教育環境之優渥。隨著國家社會的經濟發展,政府部門關心民生福祉,教育事業也發展的越來越好。
除此之外,作為大學生,未來的我們就業也是極受關注的。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隨之產生,這些職業如收納師等,都具有無限的潛力。在我的家鄉,這樣一個以建筑業為外界所熟知的小鎮,許多的新興行業也在崛起并逐漸融入原有的行業中,比如現在的建筑業逐漸開始添加互聯網等新技術,許多危險的施工可以由新技術操縱,所有的工程也都收入互聯網的大系統中,更加有利于公司和工人雙方的公平利益。我所學的專業是機械電子工程專業,通州灣有很多機電相關的的企業,吸引著我們的目光。
近年來,家鄉不斷擴大就業見習申報主體范圍,將企業單位、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用人單位,納入就業見習基地的申報范疇,開發大量優質崗位,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見習機會。通過與通州灣籍學長學姐的溝通了解到,家鄉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相關就業補貼,引導用人單位積極創造條件,提供見習崗位,鼓勵高校畢業生踴躍參加見習。
我也打聽到許多同鄉的學長學姐畢業后選擇了回到家鄉,自己創業,開辟一番屬于自己的天地。常言道,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因此,國家也一直大力扶持我們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提供了許多大學生彼此間以及與其他老牌企業交流學習的機會。這樣的發展,是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上,融合了經濟、互聯網、人才等許多方面的國家扶持,才取得了這樣逐漸成熟的果實。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益處,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風采。作為學生,我能切身體會到我的家鄉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引領下,政府部門的支援下,正在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畢業后,我會為我的家鄉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回鄉返鄉就業創業。我也相信未來我的家鄉通州灣示范區,發展的越來越好,定能結出累累碩果,為中國的發展錦上添花。(通訊員:徐成燁)
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江海筑夢實踐團 徐成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