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項源遠流長,具有六百年歷史的傳統手藝,纏花一直以來都是無法估量的寶貴文化遺產。然而,如今,這一民間藝術形式已經少之甚少。纏花的藝術形式融合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審美情趣,曾經被廣泛應用于地域性的婚嫁儀式。然而,隨著婚嫁習俗的變遷,纏花逐漸淡出歷史舞臺。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為了讓更多人欣賞和理解纏花藝術的價值,推動這一傳統手藝的傳承,我們決定將纏花融入日常穿搭中,將其成為服裝設計的一部分,以豐富國民對纏花藝術的認知。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服裝的需求已經不再局限于保暖功能。為了追求美感,服飾越來越多地融入各種時尚元素。在這樣的背景下,服裝設計急需簡約且大氣的設計風格,以纏花設計為輔進行點綴將成為我們設計的中心。
在宣傳方面,現當今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在挖掘優秀中國文化遺產,而纏花作為其中之一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將纏花藝術現代化,大眾化,將使得更多人了解并熱愛此藝術形式。
我們將非遺纏花藝術進行創新和加工,使得纏花藝術為更多人所熟知,更加具有現代化,大眾化特色,成為一種裝飾形式融入日常生活中,被大眾所熟知。

活動開始之后,團隊成員陸續前往常州青果巷進行歷史文化調查和傳統文化相關產品的市場行情調研。在征得店主同意后,團隊成員進行了討論和研究,從產品創新性和商業價值方面進行研究總結,走訪青果巷當地絲織品服飾、漢服服裝、梳篦文化、手工發簪等商鋪,了解商品售出數量和價格,分析定價高低與產品本身關聯;同時也研究產品設計紋路;詢問路人所普遍喜愛的設計形式和方法。同時在青果巷戶外,團隊成員對古建筑進行寫生和拍照記錄、對古建筑紋理進行復刻以增加設計靈感,增加傳統中式審美認知以完善有助于設計和現代化繼承纏花文化的設計體系。團隊成員也對青果巷游客進行采訪和問卷調查。


經過幾天的走訪與調研后,團隊成員通過各大網絡平臺投放問卷,對大家的結果進行分類總結,總結得出大家喜歡的纏花藝術表現形式,并對此進行后續設計創作。實踐后期,團隊成員整合收集的資料文件,對纏花文化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進行纏花設計概念和銷售方面的小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成員們認真學習了纏花的制作方式技巧,又了解了各大網站的纏花傳承工作室和知名的纏花傳承人。團隊成員也在不斷的嘗試努力和指導下設計出第一批纏花產品。我們將非遺纏花藝術進行創新和加工,使得纏花藝術為更多人所熟知,更加具有現代化,大眾化特色,成為一種裝飾形式融入日常生活中,被大眾所熟知。在對纏花藝術不斷的深入了解之下,我們相信,我們的經驗會越來越豐富,對于纏花藝術的發展方式和設計思路也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在本次實踐過程中,通過對不同傳統文化現代化方式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信息化時代的產品及運用前景進行調研,本次實踐過程讓團隊成員更加明確了纏花文化的設計思路及產品運營方式。我們致力于將纏花文化呈現給廣大觀眾,在我們的努力下,纏花文化將如綻放的鮮花般引起大眾的關注。我們旨在將纏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賦予其潮流化的元素,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