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業大學學子三下鄉:探尋潮州陶瓷之美,傳承嶺南文化遺產
非遺傳承,生生不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取得顯著成績。而為了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的深厚內涵,助力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同學們在學院老師的指導下,建立了“探尋潮州陶瓷之美,傳承嶺南文化遺產”實踐團前往廣東省潮州市進行非遺文化研究系列實踐活動。牢記主席殷殷囑咐,實踐團于7月20日出發,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踐之旅。
第一部分,于實踐中體悟潮州陶瓷之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切身體驗潮州陶瓷制作過程,深入感受精彩紛呈的潮州陶瓷文化,實踐團決定前往裕德堂壺藝研究所向其工作人員了解并學習潮州手拉壺。
來到裕德堂中,實踐團先是品嘗了由第四代傳人張瑞端先生制作的手拉壺泡的鳳凰單叢;隨后由講解員帶領我們參觀了許多名家作品,并為我們講解了其中蘊含的文化以及創作背景;最后在手藝人指導下,實踐團親身體驗了制作手拉壺的過程,親手創作了屬于自己的手拉壺。此次裕德堂之行使實踐團的隊員們受益匪淺,裕德堂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隊員們全面地認識了潮州手拉壺,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展廳中探尋潮州陶瓷之美。
為了更近距離欣賞和更深入探索潮州陶瓷珍品和日用商品,實踐團先后前往參觀了潮州市頤陶軒陶瓷文化藝術研究所 、潮州市湘橋區博物館和中國瓷都陳列館,并將它們作為隊員學習理解潮州陶瓷和向人們宣傳潮州陶瓷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其魅力的重要環節和素材,更全面地了解潮州陶瓷。
在參觀完三個展館后,實踐團對潮州陶瓷文化的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實踐團成員們在流光溢彩的綻放中驚嘆嵌瓷的五彩斑斕;又在講解員的談吐中感受到了“出花園”等習俗的由來;亦在精雕細琢中領會到日用瓷依然可以帶來濃濃藝術感。總而言之,實踐團收獲頗豐,感慨于潮州文化的無限魅力。
第三部分,于不同人群的視角中了解潮州陶瓷。
在探尋潮州陶瓷文化中,我們采訪了許多人,也看到了不同人群對潮州陶瓷的看法。
在親身體驗過手拉壺的制作之后,我們團隊采訪了潮州手拉壺的接待老師和實踐老師,深入了解手拉壺制作的挑戰和傳承者的技藝精湛。手拉壺在融合茶文化、創新迭代中適應時代發展,展現了潮州陶瓷文化的瑰麗魅力。接著,為進一步了解潮州陶瓷文化與潮州陶瓷市場,我們團隊也采訪了陶瓷城附近的商家,商家表示,瓷器有生命力和生命周期,時段不同受歡迎產品不同。疫情對陶瓷市場影響巨大,人們紛紛轉向了網購。店主擔心年輕人對陶瓷興趣減少,呼吁政府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購買,保持行業發展。最后, 團隊采訪了眾多游客,發現他們對潮州陶瓷知之甚少,只對潮州陶瓷外觀和工藝感興趣。一些游客希望更多了解潮州陶瓷的起源、制作過程及在當地文化中的地位。因此,加強潮州陶瓷的宣傳和教育對吸引年輕人和游客投入這傳統產業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通過團隊的采訪和探尋,我們深入了解了潮州陶瓷文化的瑰麗魅力,也看到了疫情對陶瓷市場的影響和年輕人對陶瓷興趣的減少。需要加大對潮州陶瓷的宣傳和教育力度,只有這樣,潮州陶瓷才能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創新與傳承,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作者:凌昊騫 來源: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