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湛江8月8日電(通訊員 陳梓豪)廣東醫科大學燦青三下鄉志愿服務隊在2023年7月6日到10日在雷州市第十小學開展“家風課堂”志愿活動。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多年,在漫長時間河流中經過種種沖刷,卻依舊留存,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明未曾斷層的國家。而在其中,傳統文化,優良道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家風”也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家風傳承問題,強調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傳統家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是先人留給我們的智慧寶庫。家風文化以儒家倡導的“修身”“齊家”等為核心觀念,以《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家教,家學為具體傳承方式,表現為勉學,勤勞,孝順等中華傳統美德。
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更是以一名大學生的身份,對于這次三下鄉我有著透徹且深刻的感悟。在我看來,大學教育教學與初,高中有著較大的不同。大學生們在書海遨游汲取專業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走出校門參加各種活動,在豐富自己校園生活的同時,也促進自身能力的完善,品格的完整。
對我來說,這次三下鄉活動,是我第一次深入基層學校,進行教學。在活動開展前期,我既忐忑也激動。在未知的挑戰面前,即使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也難免會有緊張情緒在心底蔓延。很久沒有體驗過小學生活的我,常常會在心里以我小時候的所作所為平替我們即將接觸的四年級學生,小學時候的我可以說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小孩,對一切事物都置若罔聞,我也很害怕這群同學究竟有沒有把我們當一回事,究竟會不會認真地聽我們講述課外知識。但這一切猜測都在7月6日的上午煙消云散。在看見一個個同學歡呼雀躍地迎接我們,我意識到我的一切猜想都錯了。
在課堂上,作為小老師的我們一次次聲情并茂地向他們講述家風的內涵,回應的是他們一雙雙高舉的小手。在教室外,作為小老師的我們一次次在活動課上揮灑汗水,回應的是他們一聲聲熱情地歡呼。是的,經過這四天對于“家德”“家教”“家學”等方面的講述,在我看來,無論是我們還是他們,對于家風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相信我們的努力會讓他們在今后的生活實踐中更加堅定不移傳承優良家風。而作為蕓蕓眾生的一員,能夠以平凡之軀盡微薄之力,為祖國新一代的心靈種下優良家風的種子,更是讓我們不禁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多彩大學生網 通訊員 孫佳奇 攝)
三下鄉活動已然結束,但“青春有我,志愿先行”的口號卻在我的心中久久揮之不去,如今回憶起那四天的旅程,由起初的忐忑不安到漸入佳境,由起初的唯唯諾諾到侃侃而談,也正應了千年前李白的那句“輕舟已過萬重山”。“家范”“家訓”一個個曾經一知半解的詞語再度發光發熱。而今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或許被網上熱梗“我年少時那顆撰寫著免費勞動力的子彈,終究擊中了如今的自己”所洗腦,并為此郁郁寡歡,但我想說的是,只有不斷增進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通過各種活動完善自己,才能夠滿足當今社會的需要,成為國家真正需要的棟梁之材。
與同學們一個個揮手告別,是社會實踐活動的終點,卻是我人生路上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