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只是古代人的美好意愿,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已不再是符合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追求,知識的積累非常重要,實踐的開展也必不可少。本著這樣的想法,我參加了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伴著炎炎烈日,我的心情也是無比的激動,那個翹首以盼的時刻就這樣到來了。下車后,學校的領導、老師都十分地重視我們,向我們叮囑了一些注意事項。雖然實踐團彼此之間還不太熟,但實踐的魅力也正在于此,結識不同的人,體驗未知的事情。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從緊張到松弛,從陌生到熟悉,當我回想起這十四天的點點滴滴,涌入腦海的是初到時的炎炎烈日,涌入腦海的是正午時突如其來的大雨,涌入腦海的是見面會上同學們豐富的才藝與羞澀的笑容,涌入腦海的是實踐團成員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備課、磨課,只為帶給當地學校的學生們最精彩的課堂,不辜負他們的支持與希望;涌入腦海的是我們向當地老師請教引起學生興趣的方法,并將其付諸實踐的欣喜;涌入腦海的是當我緊張不安站在講臺上,卻看到學生們一雙雙充滿著對知識的渴望的眼睛;涌入腦海的是學生們課上的積極舉手發言,涌入腦海的是學生們從校門口走進教室時歡快的步伐和熱情洋溢的笑容;涌入腦海的是學生們無限的精力;涌入腦海的是學生們認真的模樣;涌入腦海的是學生們向我們分享零食的慷慨與大方;涌入腦海的是與實踐團成員相處時的愉快與放松,涌入腦海的是領導與家長的肯定……情緒是可以感染他人的,其中快樂最是容易,這些時刻讓我的心里向灌了蜜一樣甜,我無比感激當時選擇參加實踐的自己。

圖為學生們正在上手工課。(通訊員 袁姝睿 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楊柳家訪。(通訊員 曾皓夕 攝)
為期14天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一晃落下了帷幕,心中感慨和不舍并存。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天,我們上午正常上課,下午準備了歡送會。在課間,小朋友們已經迫不及待,十分認真地準備自己下午的節目,我突然間有一種“吾家孩子初長成之感”。真正等到下午表演時,看著他們把這些天的學習成果表現出來,我真的覺得很欣慰。肖智博、劉錦熠的繞口令和Apple歌,羅敏韜的魔術,“三一F5的歌曲與舞蹈表演,全體學生唱的紅歌……表演結束時,就真的到了我們分別的時候。王藝翔寫給所有成員的信,讓我們都很動容,原來我們的辛苦與努力,都被小朋友看在眼里,此刻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辛苦也煙消云散。愛是可以被感受,同樣愛也可以被傳播。與最初只想鍛煉自己的想法不同,我希望他們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走出村莊,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像鳥一樣飛向那座山。

圖為實踐團與學生們合影。(通訊員 袁姝睿 攝)
坐在回程的車上,大巴車緩緩向前行駛,我把頭探出車窗,看著漸漸模糊的三一學校。夏日燥熱的風頑皮地弄亂我的頭發,耳邊是枝繁葉茂的梧桐樹上的蟬鳴,我知道如果還有機會參加實踐,我一定會把握住機會,再次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為社會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也更讓我成長了很多,變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愿以青春之我,助力鄉村外語教育。
通訊員:楊柳
圖:袁姝睿 曾皓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