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鄉村振興的客觀要求。著眼鄉村振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是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三大要素。為幫助農戶科學施用有機肥、引進高效生產技術、開拓新型銷售市場,打造完整綠色農業全產業鏈,曲阜師范大學益農長青調研隊于12月29日前往山東省青島市中荷智慧農業產業園進行實地調研,探究綠色農業產業園全產業鏈成功發展模式。
企業實地調研,探究發展經驗12月29日曲阜師范大學益農長青調研隊前往青島中荷智慧農業產業園,對農作物生長狀況進行調研。在調研中,實踐隊員發現中,荷智慧產業園多采用智慧大棚等先進技術進行農作物生產。據青島中荷智慧農業產業園工作人員介紹:“產業園采用智能溫室的生產方式,對瓜果蔬菜、花卉的生長進行智能化監測與控制。在種植方面,應用無土栽培、水肥一體供應、配方施肥等先進種植管理技術。”
此外,益農長青實踐隊隊員觀察到產業園蔬菜生長良好、品質優異,據負責人介紹:“產業園進行化肥改革,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施用有機肥,并且應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結合,以此保障農產品更加綠色有機和安全。”實踐隊員查找資料得知:雖然化肥見效快、單產高,但其易引起環境問題如土壤板結、酸化,且蔬菜表面殘留化肥,食用存在安全隱患。相較于氮、磷、鉀等化肥,有機肥不但成本較低、食用安全而且對環境友好,利于土地的可持續發展。

圖為負責人介紹智慧大棚。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魏溪 攝
了解銷售鏈條,學習銷售經驗實踐隊走訪當地農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得知:在產業園建成前,農戶有綠色高品質的蔬菜農產品,卻沒有廣闊的銷售市場,農產品常常面臨積壓問題,關鍵在于沒有匹配到需求高品質農產品的消費市場。產業園建成后,打造綠色品牌,構建農產品“產前、產中、加工、流通、銷售”一體化鏈條,暢通了農產品的銷路。
關于如何尋找合適的消費市場這個問題,據相關工作人員解答,產業園著力打造“有機綠色,安全營養”的品牌口碑,從兩個因素定位到合適的消費市場。一方面,“有機綠色,安全營養”的銷售標簽迎合國家食品安全,綠色有機無公害的政策方針,國家大力支持推廣。另一方面,現階段我國GDP水平不斷提高,中產階級數量規模龐大,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需求增加、消費能力增長。因此,該產業園對接有機農產品的較高消費市場。
另外,中荷智慧農業產業園副總經理表示:“產業園采用互聯網等手段積極對接消費者綠色有機農產品消費需求,同時面向國際高端市場銷售,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占地100畝,全部引進荷蘭自動化包裝加工生產線,配套建設恒溫庫、汽調庫、冷鏈物流中心等設施,產品出口國外高端市場。”實踐隊員得出產業園找到適宜的消費市場,并通過構建銷售鏈條,更加長期、穩定的保持供銷關系的結論。

圖為實踐隊隊員走訪農戶。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邱明霞 攝
立足產業實際,展望光明未來中荷智慧產業園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企業對標國際,代表著國內農業發展的先進水平,該項目的建設增加了周邊城鎮就業,帶動了相關地區發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鄉村振興。產業園突破傳統農業的束縛,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并與國外大市場建立聯系,將產品銷售面向國際高端市場。發揮當地新區區位優勢及藍莓、食用菌等產業優勢,開展特色產業,研發具有當地特色的產品。
但當今的發展仍有不足。實踐隊員了解到仍有部分農戶由于知識的局限性與不愿改革的守舊心理不愿發展綠色全產業鏈,產業園負責人表示,會加大農戶宣傳力度,繼續擴大產業園規模,逐步延長、拓展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發展更加全面的產業園區,促進地區農業轉型升級。
通過對中荷智慧產業園的走訪調查,調研隊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農業發展的意見與建議,產業園的發展經驗為各地農業農村進步提供了借鑒,為全國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優秀范例,創造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