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院學子尋惜字,助力傳統文化興
為響應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以及通過對“敬惜字紙”的研究與實踐更加走近傳統文化,更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傳統文化的振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自發組成了“‘敬惜字紙’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并且于7.20日前陸續到達了江蘇省泰州市、鎮江市、徐州市、蘇州市、南京市等地展開社會實踐。此次社會實踐,增長了我們對于江南古村落與江蘇省多地地方文化的認知,同時我們在實踐中思考,如何利用“敬惜字紙”文化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社會發展到今天,大多數中國人對“敬惜字紙”傳統文化毫不知曉,對字紙也是不屑一顧。“敬惜字紙”的傳統文化在滄桑歲月中已經逐漸落寞,道邊路旁、街頭巷尾,甚至在垃圾堆里,隨處可見被丟棄的字紙。不少中青年一代對字紙可謂是視若無物,棄如敝履,任意損污,像擲之于地、墊坐于臀、踐踏于足、揩拭器物等褻瀆行為層出不窮。通過實地走訪,我們實踐團隊成員還是在南京、蘇州、泰州、鎮江等地都尋找到了“惜字”文化的遺跡,然而這些地方似乎都成了不起眼的存在,幾乎無人問津。在對當地人的采訪中,當談及“敬惜字紙”的概念時,很少有人了解或者踐行,甚至更多的表示從未聽過這個概念。
確實,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我們迎來了無紙化辦公的新時代。紙張使用量與過去相比越來越少,但是對文化的敬畏與傳承是不會與紙張使用量成反比的,所以作為傳承中華民族文明歷史的文字與紙張仍會長期存在,也必須長期存在。我們對于字紙的敬惜更是對文化的敬惜。
敬惜字紙,是對文字的敬畏,更是對文化的敬重。作為讀書人,則通過敬惜字紙,維護紙張和筆墨的尊嚴,尊重文化的同時也是在尊重自己。怎樣利用“敬惜字紙”文化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是我們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綜合了實地調查和資料查詢結果后,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方法。
(一)從個人出發
1.充分認識學好漢字的重要性,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惜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學好漢字,從圣人古訓到先賢名言,從《惜字訓》到佛家經典均有論述。漢字為世間至寶,國之遺產。她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貧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學好漢字,必能使人聰明睿智,福壽康寧,現身獲其壽之五福,后裔得伊訓之百祥。在科學技術、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以回歸自然、關愛環境的心態,高度重視中華民族之瑰寶——漢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學好漢字,認真領會、準確把握。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應該注意對有漢字的書籍、紙張、物品以及各種印有漢字的袋子等等,均不可亂扔亂拋;切不可以書作枕、作凳、墊物;甚至將漢字踩于腳下等行為。
2. 利用“惜字”文化對于各地人民的認同感,促進培育鄉賢文化發展。
在今天,已有不少受過高等教育青年,回到鄉村,做新一代村干部,把學到的知識反哺給了家鄉,創造更多的財富。鄉村干部要充分利用好這些青年的知識儲備,開設相關活動來普及“惜字”文化。另外,有條件的鄉村可建惜字爐,將帶字紙張加以焚化。將“敬惜字紙”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從社會出發
1、“惜字”文化在鄉村中的創新
“惜字”文化向外輸出的方式應當更加多元化。“惜字”文化進鄉村要與當地鄉村的特色相結合,幫助鄉村提高其知名度,打出自己的文化名片,與經濟發展相適應。鄉村可以自主舉辦一些有關“敬惜字紙”的活動,打造屬于自己的“惜字”文化品牌,擴大其影響力,吸引各地投資。這樣既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又促進了鄉風文明建設,同時還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可謂是一舉多得。
2、宣傳方式的創新
當下是新媒體占據主流的時代,涌現出了一大批短視頻平臺。一刷而過的短視頻,恰好填充了人們的空閑碎片時間。人們需要一些短暫但是能帶來感官上刺激的東西來愉悅自己。而“敬惜字紙”這類的傳統文化,總是隱匿在不起眼的地方,浮躁的現代人們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發現或了解,更別說實踐了。所以說在未來“惜字”這類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發展,很有必要。
(三)從國家出發
國家提出以德治國,要構建和諧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為我們倡導敬惜漢字、珍愛帶字紙張,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契機。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愛中華民族的文字,正確使用漢字,盡可能避免錯別字,不以拼音取代漢字。同時要嚴禁亂寫亂畫,特別是不在文物古跡上亂題亂寫,保護好國家文物。
同時呼吁國家還可以把漢字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以保護中華古國僅存的漢字體系;設立漢字日,以號召全民敬惜漢字;國家應立法,規范漢字的使用與保護。讓漢字這塊人類瑰寶生生不息,代代相傳。讓傳統文化與鄉風文明建設相互推動,共同發展。
時間:2022-08-27 作者:馮恬藝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泰院學子尋惜字,助力傳統文化興
- “敬惜字紙”是中國古代文化傳統中的一種良好美德,代表著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為響應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以及通過對“敬
- 08-27
- 紅色之旅:追尋歷史,重溫記憶。
- 江蘇省南京市留存著許多遺址遺跡,擁有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紅色之旅”實踐團隊走進雨花臺烈士陵園以及侵華日軍南京
- 08-27
- 用心領會,以行砥礪
- 廣東海洋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穗粵靜好隊在廣州開展以廣州起義歷史沿革為生長點、以城市精神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為延伸點的
- 08-27